六穩六保精神學習心得【1】
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如控制傳染病的基礎設施、滿足應急需要的醫院床位缺乏,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等。此外,在疫情防控中,城鎮老舊小區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抓緊補齊這些民生短板,不僅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需要,而且能夠進一步挖掘新的投資增長點,釋放發展潛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大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治投資。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對落后,急需建立完善公共衛生與防疫體系,加大對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傳染病預防監測、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等方面投資,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領域供給質量。
加大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投資。一些地方在應急物資采購、存儲、調撥、運輸、使用等環節管理效率不夠高。市場化應急物資儲備較少,特別是包括醫療防疫產品在內的各種專用應急產品生產能力不足。需要加強政策扶持和標準引導,完善實物儲備、生產能力儲備、商業儲備等方式相結合的儲備體系,加大應急物資保障資源共享平臺項目建設,搭建物資調撥單位與應急物資生產、銷售企業的供需平臺。
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投資。在疫情防控中,居民小區承擔著人員健康監測、患者轉運救治、生活物資供應的重要責任。一些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公共活動空間少,存在難以有效對流動人群進行管理、醫療救援和消防車輛通行不暢等問題。應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以及居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大老舊小區改造投資力度。政府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改造、房屋功能改善、小區應急安全等方面,同時創新投融資機制,運用市場化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六穩六保精神學習心得【2】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西安市第四醫院推出“七天工作制”,醫院各診療科目全天候、全方位為患者開放,為確保“七天工作制”的順利推行,該院行政后勤及其他輔助科室同步開放。同時,與門診配套的輔助科室,如化驗檢查等科室也實行輪班錯時服務,醫院藥房通過輪班或延遲下班制度,解決門診醫師與藥房同時下班而導致患者無法拿藥的問題。這一制度一經推出便收獲無數好評。
“七天工作制”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可以均衡醫療資源,提高服務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二是可以有效分流患者,減少人員聚集;三是可以解決了部分患者節假日的就醫需求。
毫無疑問,這一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普通群眾,尤其是上班族。過去,醫院也和其他單位一樣,別人上班我上班、別人下班我下班,上班族要是生病,就得在自己上班時請假去醫院看病,而周六周日醫院一般只有急診科室開門,值班醫生也比平時要少,這給患者看病帶來諸多不便,老百姓對醫院的作息制度一直很有看法�?梢哉f,西安第四醫院推出的“七天工作制”,是對群眾合理訴求的一種回應,好評如潮也在意料之中。
其實,該推行“七天工作制”的何止醫院?如水電煤、郵政、電信、婚姻登記中心、公證機構、戶籍管理、車輛管理、交通事故違法處理、出入境管理、就業促進中心等單位,都應該探索推行“七天工作制”,把方便真正讓給群眾。
在這方面,不少地方都進行了積極的嘗試,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2009年,江蘇宜興車管所就實行“七天工作制”了,2011年5月,河南鄭州的8家單位也試水“七天工作制”,上海各區縣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也于2012年年年底前實行每周“七天工作制”,陜西省總工會窗口也于2016年推行“七天工作制”。
“七天工作制”雖然是西安市第四醫院為配合疫情防控推出的一項便民改革,筆者以為這一做法應該在面上推廣。它不應只是抗疫期間的一項應急舉措,而應成為日常推行的一項工作制度。
推行“七天工作制”既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人員安排、調班輪休等制度設計,在醫院等服務行業人手緊張的語境下,推行“七天工作制”的難度可想而知,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服務行業的領導職工心里裝著群眾,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再大的困難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六穩六保精神學習心得【3】
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智能供應鏈、社區經濟、線上辦公、網絡娛樂、在線教育、無人零售等新業態新場景加速成長。未來,隨著5G、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倒逼消費服務業和傳統制造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應通過培養新的用戶習慣、塑造新的思維方式、構建新的產業生態,進一步釋放不斷涌現的新動能。
從消費服務業看,線下消費向線上轉移趨勢明顯,將加快推動電子商務、在線教育、醫療健康、數字娛樂等朝陽業態發展。受疫情影響,被抑制的傳統線下消費行業有望在消費者“更安全、更便捷”的需求下加快轉型升級。O2O(線上到線下)到家服務的商業模式促進了實體零售商轉型,線上商城、微信小程序等百貨購物自有平臺將推動會員精準營銷和個性化產品定制,基于互聯網的餐飲新業態在疫情期間顯著提升了餐飲商家的消費流量,電子游戲、短視頻、直播行業等數字娛樂新場景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培育消費服務行業新動能,要在提升服務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圍繞消費需求變化,快速打造適應市場的產品和營銷模式。
從生產制造業看,智能化數字化特征貫穿各環節,將加快推動制造業生產技術和運作模式革新。我國工業具備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云辦公”和“無接觸生產”,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數字化窗口加速開啟。此次疫情也倒逼許多傳統企業加速數字化商業模式創新與業務形態轉型,推進生產、物流、辦公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從消費互聯到產業互聯,數字技術將為垂直產業鏈賦能增值提供新機會,進而逐步構建大中臺、小前端、富生態的產業生態體系。
六穩六保精神學習心得【4】
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必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現在疫情防控工作雖然取得積極成效,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個國家出現,存在外部輸入性風險。因此,容不得絲毫松懈大意,否則就可能前功盡棄。同時,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十分緊迫。這不僅是保障基本民生的需要,而且是增強防控能力和支撐防控工作的需要;不僅是做好“六穩”工作的需要,而且是中長期保護供應鏈和發展生產力的需要。
隨著多地降低應急響應級別,復工返程人員增多,區域間人員流動成為當前疫情防控的難點。只有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才能確保復工復產安全有序。應更好運用數字技術加大對流動人員的篩查,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數據支持,同時做好醫療設備、防護物資、生活物資的及時供應。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既防控人員流動帶來的輸入性疫情風險,又做好流入地企業生產、社區生活的全面防控。
當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逐步提高,除湖北以外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相比之下,中小企業開工率僅為60%左右。從政策支持角度看,應確保已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有效落實,同時進一步細化對服務業、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簡化通關手續,降低港口、檢驗檢疫等環節收費,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穩住國際貿易訂單。
六穩六保精神學習心得【5】
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亮眼表現,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增添了一抹亮色
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5%;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1—2月份,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不僅在疫情防控、物資調配、民生保障等方面大顯身手,也推動新動能形成較快成長的態勢。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亮眼表現,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增添了一抹亮色。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比如,1—2月份國內生產需求明顯下降,就業物價壓力上升,等等。即便如此,我們看到,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系總體平衡沒有改變;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所以說,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回望新中國成立70多年歷程,我們曾經歷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的考驗,也曾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貿易摩擦的挑戰。然而,任憑雨驟風狂,中國經濟從未“停航”。各項數據表明,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沖擊不改全年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大趨勢。
判斷中國經濟的潛力,既要看“點”,也要看“面”。從前兩月的數據看,中國經濟遭受了較大損失,主要指標增速都在下滑。但是1—2月份經濟體量占全年總量較小。按往年數據測算,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出口等占全年比重不足15%,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更低,不足1/10。這就意味著,我們完全有機會在后期彌補經濟損失。
把脈中國經濟的活力,既要看“表”,也要看“里”。判斷中國經濟活力從表面看,1—2月經濟受了損失,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喪失了生產能力,丟掉了多年積累的產業基礎,不再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恰恰相反,汽車制造商轉產口罩,服裝產業制造防護服,5G高清直播醫院建設,飯館、加油站賣蔬菜……戰疫期間,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供給能力、適應能力和修復能力。有外媒采訪了40位亞太和歐美地區經濟學家,他們普遍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
探究中國經濟的動力,既要看“形”,也要看“勢”。疫情對消費的沖擊明顯,但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待到疫情控制后,被暫時抑制的消費需求將逐步釋放�?纯创蠹业呐笥讶�,計劃探親、聚會的不在少數,盤算“下館子”“看景點”的也有,不就是最佳證明?更何況,在傳統服務業受到影響的同時,中國的“宅經濟”“智生活”“云辦公”等新動能爆發增長,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不僅對沖了疫情的不利影響,更為高質量發展開拓新空間。可以說,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動力澎湃,邁向全球最大國內消費市場的腳步不會停歇。
風物長宜放眼量。3月以來,全社會用發電量明顯回升,湖北以外地區規上工業企業目前的復工率已超過95%,中國經濟正逐步回歸正軌,并展現出更為強勁的韌性。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所說,中國經濟具備戰勝風險和挑戰的良好條件,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相信經歷此次疫情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將變得更加健康。
最新黨員一對一談心
時間:2024-04-24 02:0:08通用版一對一談心談話記錄2
時間:2024-04-24 02:0:27最新普通黨員一對一
時間:2024-04-24 02:0:33最新一對一談心談話
時間:2024-04-24 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