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社區矯正人員每月思想匯報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上級政法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最大力度組織預防和管控,最大程度促進社會和諧和穩定,牢固樹立人本理念,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堅持引導與管理相結合,堅持服務與幫扶相結合,不斷完善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幫扶機制,著力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科學化水平,切實提升社區矯正工作效能,為長安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二、總體目標
以“社區矯正規范化建設鞏固年”為契機,以提高矯正質量,全面提升社區矯正管理規范化程度,推行信息化防控手段,積極拓展多元化幫扶途徑,不斷探索評價社區矯正績效的評估體系,促進社區矯治效果明顯改善,社區服刑人員融入社會能力明顯增強,推動社區矯正工作科學而有成效地開展。
三、主要措施
社區矯正“三化一評估”體系重點圍繞管理規范化、防控信息化、扶助多元化,開展矯正效果評估等方面予以推進。
(一)社區矯正管理規范化
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省社區服刑人員監督管理辦法》,重點圍繞矯正銜接規范、矯正執行規范、矯正解除規范、執法文書規范四個方面,全面提升社區矯正管理規范化水平。
1、矯正銜接規范
(1)縣司法局收到相關單位委托后,指派工作人員或指定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的鎮(區)司法所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調查,出具評估報告。
(2)司法所在收到縣司法局指派辦理后,在五個工作日內提交評估報告,提出能否適用管制、緩刑或者假釋的建議,縣司法局在十個工作日內提交委托機關。
(3)司法所不接受各級法院、監所的直接委托。
(4)嚴格履行社區服刑人員的交付程序?h局社區矯正科收到法律文書后,三個工作日內送達回執。電話通知或書面告知社區服刑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到縣司法局社區矯正科報到?h局社區矯正科對報到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身份核實,及時辦理登記手續,并對其進行入矯前教育,完成首次談話筆錄,發放《社區矯正“鑫生之旅”監督考察手冊》,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鎮(區)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
2、矯正執行規范
(1)司法所在社區服刑人員接受社區矯正后三個工作日內,為社區服刑人員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矯正小組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社區服刑人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正小組應當有熟悉青少年成長特點的人員參加。同時,簽訂矯正責任書。
(2)司法所在宣告執行后五個工作日內,為社區服刑人員制定矯正方案,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教育和幫助措施。根據矯正方案的實施情況,每半年評估矯正方案實施效果,適時予以調整。制定方案時做到因人定案、因人施矯,一人一案。
(3)對宣告執行后三個月內的社區服刑人員,一律實施嚴格管理。嚴管三個月期滿后,司法所應當在十個工作日運用社區矯正風險評估系統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評估,提出確定其管理等級的建議,報縣司法局批準實施。
(4)司法所每月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參加不少于八小時的教育學習,其中每月18號為集中教育日,增強其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司法所需制作規范性、完整性、獨創性的集中教育講稿,縣局社區矯正科每月組織開展評比考核活動。
(5)司法所每月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參加不少于八小時的社區服務,幫助其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協調有關社會組織,加強鎮(區)社區矯正勞動基地建設,根據公益性、人道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制作社區矯正社區服務計劃。
(6)社區服刑人員因就醫、家庭重大變故等原因,確需離開本縣的,由社區服刑人員提出書面申請。申請外出時間在七日以下的,由司法所批準,報縣局備案,超過七日的,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后報縣局批準。
(7)司法所督促社區服刑人員每月18號進行書面思想匯報,文化程度低的對象可以口述,由他人,人需簽字。思想匯報內容包括家庭情況、生活情況、工作情況、社會關系及思想狀況。
(8)司法所督促社區服刑人員每周一進行電話匯報,對電話匯報情況進行詳細記載。電話匯報內容包括:在什么地方、從事什么工作、有什么困難及思想狀況。同時,嚴格管理的社區服刑人員每兩周當面報告一次,普通管理的社區服刑人員每月當面報告一次。
(9)司法所定期走訪社區服刑人員家庭、工作單位、就讀學校和居住的社區,了解、核實社區服刑人員思想動態和生活、工作、學習情況,對嚴格管理的社區服刑人員,每半月走訪一次,對普管、寬管社區服刑人員每月走訪一次。
(10)司法所對未成年人監督管理,應當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監督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具體按照《省社區服刑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三章的規定執行。
(11)司法所每月對社區服刑人員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和社區服務等情況進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結果。嚴格執行《省社區服刑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的獎懲要求,進行獎懲。
3、矯正解除規范
(1)在社區矯正期滿前三十日內,司法所督促社區服刑人員作個人總結,根據其在矯正期間的表現、考核結果、社區意見等情況作出書面鑒定,并對安置幫教提出建議。
(2)司法所在社區服刑人員期滿當天,應當為矯正期滿對象進行公開解除宣告(期滿當天為節假日的,解除宣告可以提前至節假日前最后一個工作日開展,但矯正期限應當如實告知),解除宣告應當莊重、嚴肅,按照規定程序公開進行。同時,向解除矯正人員發放《解除社區矯正證明書》,告知安置幫教有關規定。
4、執法文書規范
(1)縣司法局社區矯正科建立社區矯正執行檔案,包括適用社區矯正的法律文書,以及接收、監管審批、處罰、收監執行、解除矯正等有關社區矯正執行活動的法律文書,法定不批準出境人員報備通知及時通報公安機關。
(2)司法所建立社區矯正工作檔案,包括司法所和矯正小組進行社區矯正的工作記錄,社區矯正人員接受社區矯正的相關材料等,同時留存社區矯正執行檔案副本。
(3)嚴格按照司法部、省廳相關文件和縣局臺賬格式要求制定社區矯正臺賬,從運用審前評估、交付接收、矯正執行、解除終止矯正等環節,以及包括社區服刑人員花名冊、社區矯正會議記錄簿、社區矯正志愿者名冊等進行整理制作臺賬。
(二)社區矯正防控信息化
圍繞日常管理,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系統,強化科學管理,有效提高監督、教育效果,全面提升社區矯正信息化水平。
1、推行遠程視頻系統
(1)運用縣、鎮(區)調處中心遠程視頻系統,開展社區矯正集中教育、入矯教育等活動,做到縣、鎮(區)兩級同步、規范有序,實現會議網上開,業務網上走,社區矯正集中教育網上督等功能。
(2)各鎮(區)司法所組織開展社區矯正集中教育活動,全部在調處視頻監控中心進行,每月及時向縣司法局匯報活動開展時間。
(3)縣司法局在每次活動開展前,對各鎮(區)社區矯正對象出席率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計入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評分。
(4)縣司法局社區矯正科每季度在視頻監控中心為全縣社區服刑人員授課一次。
2、健全錄音電話音頻系統
(1)縣司法局統一采購帶錄音功能的電話機,在全縣使用社區矯正錄音電話音頻系統,實現社區矯正對象電話匯報留音、監督人情況反饋、審前調查假釋評估留證等功能。
(2)各鎮(區)司法所對錄音電子檔案分類歸檔,通過互聯網,每月向縣局傳輸加密電子檔案,縣局社區矯正科及時核查當月社區矯正對象電話匯報、情況反饋及各項取證,統一整理歸檔。
(3)各鎮(區)司法所落實專人負責錄音電話數據采集、核對、整理工作,做好音頻數據安全工作,每月上報情況記入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評分。
3、建立指紋考勤系統
(1)縣司法局統一采購指紋考勤機,用于各鎮(區)社區矯正對象參加集中教育、社區服務及各項活動考勤簽到。
(2)各鎮(區)司法所及時完成指紋打卡系統調試準備工作,適時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建立指紋檔案,每名對象分別建立兩枚不同的指紋檔案。
(3)各鎮(區)司法所督促社區矯正對象,在每次活動開始和結束時,分別指紋考勤一次。
(4)指紋考勤信息每月定期向縣司法局社區矯正科報送,每次集中教育、社區服務時間及人員出席率列入月度和年度考核計分。
4、完善移動定位監控系統
(1)依托社區矯正目標位置定位監管系統,對重點對象和外出務工社區服刑人員實施24小時手機移動定位監管。
(2)強化系統運用,各鎮(區)司法所需確保專人負責監控平臺,發揮系統作用,實現“區域監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等功能,并形成每日監控日志。
(3)加強對離線對象的追蹤和情況通報,對刻意逃避監管的對象,及時給予懲處。情節嚴重的,提請法院撤銷緩刑、假釋。
(三)社區矯正多元化扶助體系
加強與各成員單位的聯系與合作,齊抓共管,整體聯動,落實社會適應性矯正扶助措施,切實解決社區服刑人員的困難,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社區矯正扶助能力。
1、建立“五扶一促”扶助平臺
樹立“寓管理于服務”的理念,各鎮(區)司法所圍繞“扶心、扶困、扶技、扶業、扶學”五個方面,每年至少開展2次幫扶需求調查活動,記錄在案并進行分類幫扶。以“五扶一促”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扶助活動,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切實解決社區服刑人員的現實困難。
(1)對生活困難社區服刑人員開展臨時救助、醫療救助、落實最低生活保障、落實責任田等方面幫困扶助。
(2)對失業下崗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就業指導、培訓職業技能、鼓勵自主創業等方面的就業幫助。
(3)對存在心理隱疾的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篩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方面的支持型扶助。
(4)對處在學齡期或者愿意繼續在校學習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就學幫助,就學幫助的主要目標人員為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
(5)為幫助社區服刑人員形成良好適應社會生活的行為方式進行技能培訓,促使其盡快融入社會群體,真正回歸社會。
2、創建結對幫教扶助平臺
(1)以“5+1”矯正小組模式為基礎構建幫扶機制。即每位矯正對象配有五名幫教人,矯正對象居住地村干部,志愿者、社區民警、家庭成員(監管人),社區矯正工作者,五名幫教人聯合幫扶一名矯正對象。
(2)司法所加強與幫教人聯系,全面掌握矯正對象的工作、學習、思想、生活等情況,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端正服刑態度。
(3)開展矯正對象“助人自助”活動,鼓勵年齡相近、性格相仿的社區矯正對象自行結對,先進帶后進,老對象帶新人,相互提醒、互相鞭策,共同進步。
3、搭建臨時救濟扶助平臺
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同時積極發動企業贊助和社會各界捐款,建立社區矯正臨時救濟資金,用于解決經濟特別困難、生活難以為繼的對象過渡問題和重大節日、活動期間走訪幫扶活動。確實困難對象,按規定程序審批給予救濟,臨時救濟資金由縣司法局統一管理,設救濟專用賬戶,做到專款專用。
(四)構建社區矯正效果評估體系
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對社區矯正工作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包括對社區矯正措施的落實、對社區服刑人員矯正成效以及社區矯正工作帶來的社會影響等。
1、對社區矯正工作質態進行評估
(1)對社區矯正制度實際運作狀態和結果進行評價,包括重新犯罪率、矯正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2)將重新犯罪情況與各項制度落實情況、日常管理情況綜合評估,評估結果分“優”、“良”、“差”三個等次(詳見附表)。
(3)縣司法局結合社區矯正年度考核,對各鎮(區)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情況進行效果評估,評估結果全縣通報;工作質量和成效評估結果與年終考核相掛鉤,評估結果為“優”和“良”等次的年終考核列入加分,評估結果為“差”的司法所將及時通報并查找薄弱環節,認真研究落實整改方案。
2、對社區服刑人員矯正效果進行評估
(1)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正效果進行評價,包括社區服刑人員的法制觀念、心理健康狀況、道德素質以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
(2)各鎮(區)司法所重點采集風險等級、刑罰執行情況、矯正期間表現、獎懲情況、矯正階段反應、外界綜合評價等方面的數據,評估得分低于55分,認定矯正質量效果“差”,評估得分在55-75分之間,認為矯正效果“一般”,評估得分高于75分,認為矯正效果“好”(詳見附表)。
(3)各鎮(區)司法所需客觀、真實填寫社區矯正質量效果評估表,對社區矯正對象每季度進行一次效果評估,效果評估表統一存入社區矯正工作檔案,評估結果在每季度30日前報縣局社區矯正科;對矯正效果評定為“差”、階段效果得分為負數的對象,需進行重點情況分析并及時調整矯正思路和管理等級。
3、對社區矯正工作社會反響進行評估
(1)對社區矯正工作社會反響進行評估包括社會公眾態度、社會關系修復等方面。
(2)各鎮(區)司法所抽取兩個村(居),各隨機發放問卷(附件三)調查30份,評估結果分為“優”、“良”、“差”三個等次,A選項的平均選擇率在80%以上評定“優”,選擇率在50%以上評定“良”,選擇率在50%以下的評定“差”。
(3)社會反響評估每半年進行一次,評估結果為“差”的司法所,需及時分析,多方面查找原因,積極整改,不斷提高公眾認可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社區矯正“三化一評估”體系的實施,是全面提高社區矯正工作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各所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立足實際,強化措施,抓好落實。
(二)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各所要落實專人負責,圍繞制度落實、日常監管、幫困扶助三個方面,與縣局社區矯正科做到信息共享、工作同步。同時積極協調各成員單位,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及時總結,規范提高。按照實施意見積極推進,并開展自查,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梳理,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
篇2:社區矯正人員每月思想匯報范文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構。
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和流程。
重點加強了請示報告制度,信息宣傳、統計制度和請銷假、談話制度,同時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即矯正對象進入社區矯正之前,按照區司法局的指派,對擬納入社區矯正的對象進行社會調查評估;進入社區矯正環節后,我們對每一個社區矯正對象進行調查和走訪,全面掌握其基本情況,制定《社區矯正方案》,逐人建立檔案;為每名矯正對象確定1名社區分管領導、1名社區工作人員、1名社區民警和1名社區矯正對象的近親屬組成幫教小組,負責全程監督、教育、管理;要求矯正對象每周進行口頭或電話匯報、每月進行書面匯報。
在與矯正對象第一次見面時,由促和辦主任當面向其宣讀《社區矯正宣告書》,使矯正對象在進入社區矯正前感受到矯正的嚴肅性和認真性,起到了一定的懾服作用。同時,促和辦對每個解除矯正的對象也舉行解矯程序,對他們在矯正期間的表現進行綜合講評,最終提出要求和希望,真正做到工作有始有終,使矯正對象切身感受到矯正對他們的幫助,通過矯正悔過自新,重新認識自我。
三、建檔立制。
促和辦堅持對每名矯正對象實行一人一檔,詳細記載了矯正方案、社區矯正責任書、社區矯正方案、社區服務記錄、思想匯報、談話記錄、電話匯報等方面的資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規范的基礎性臺帳。在管理機制上,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兩級管理網絡的作用,明確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務。堅持每月一次例會制度,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長期發展和促和辦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
協助區司法局建立完善了區、街道兩級社區矯正定位監控和司法行政基層工作管理平臺,一方面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運用移動信息平臺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管控,實現矯正對象的定位管理,做到實時監控,切實增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管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范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犯罪;同時,以加入流動人口基礎信息應用管理平臺為契機,建立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數據庫,掌握其流動情況。
五、專題教育和社區服務
社區矯正對象的學習教育和社區服務,是提高思想認識,改變思想觀念,矯正其不良行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一是針對矯正對象的刑罰種類不同,選擇一些針對性強的法律知識,實行專題化教育,如對交通肇事罪,進行相關交通法規學習,盜竊罪進行相關刑法知識的學習,做到有的放矢。根據性別、年齡、體質和特長以及刑罰種類不同,安排相應性勞動,如交通肇事罪安排社區治安防范巡邏等。二是每個社區確立和選擇一至二個公益性勞動基地,如共建單位、學校、幼兒園、敬老院、公共場所(社區公園、綠化帶),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提倡以分散為主,并實行公益勞動計分制,具體操作由各社區落實。三是對一些由心理障礙的矯正對象,適時進行專業化的心理疏導,使矯正對象通過心理疏導,擺脫了心理上的陰影,重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六、拓寬渠道,逐步建立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機制。
一是加強與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協調,切實解決好社區矯正人員、刑釋解教人員和老病殘假釋保外就醫罪犯的社保、低保和社會救助;二是加強與勞動保障部門的協調,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把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納入勞動就業培訓計劃中。三是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和社區矯正對象的創業培訓和創業信息服務,積極引導和推動刑釋解教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街道加大對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力度,認真組織實施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對象自強創業工程。2015年,紅牌樓街道刑釋解教人員幫教率達100%,安置率達95%,重新犯罪率不足3%,無一起嚴重危害社會穩定、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重大刑事案件發生。
為加強全縣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建設,立足鞏固和提高規范化建設成效,努力構建社區矯正“三化一評估”(管理規范化、防控信息化、扶助多元化、社區矯正效果評估)體系,進一步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切實減控社區服刑人員重新違法犯罪,著力構建和諧社會。現就實施社區矯正“三化一評估”體系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街道黨員批評與自我批
時間:2024-04-23 08:0:57最新黨員批評與自我
時間:2024-04-23 08:0:01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
時間:2024-04-23 08:0:14黨員干部批評與自我
時間:2024-04-23 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