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不是211學校,率屬于省政府的是本科學校。根據成都理工大學在各省發布的招生計劃批次設置,我們可以知道,成都理工大學是一本高校,成都理工大學創辦于1956年3月15日,初名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建校初期,高等教育部和地質部聯合發文,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工科部分為基礎,同時抽調北京地質學院、東北地質學院部分干部教師組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學校組建后,原北京地質學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體,先后成建制遷入。成都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經教育。
成都理工大學開設專業有軟件工程(中英合作辦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英合作辦學)、工商管理(中英合作辦學)、會計學(中英合作辦學)、環境生態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地球化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應用物理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勘查技術與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工程力學、工程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石油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質)、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工商管理、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制藥工程、化學、日語、翻譯、英語、市場營銷、經濟學、會計學、投資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廣播電視學、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學、視覺傳達設計、戲劇影視文學、音樂表演、環境設計、社會學、法學、公共事業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休閑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數字媒體技術、物聯網工程、網絡空間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建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游管理、風景園林、園林、城鄉規劃、會展經濟與管理
成都理工大學包含院系和開設專業 | ||
---|---|---|
院系名單 | 專業名稱 | 本? |
中英合作辦學 | 軟件工程(中英合作辦學) | 本科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英合作辦學) | 本科 | |
工商管理(中英合作辦學) | 本科 | |
會計學(中英合作辦學) | 本科 | |
生態環境學院 | 環境生態工程 | 本科 |
環境工程 | 本科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
生物工程 | 本科 | |
地球科學學院 | 資源勘查工程 | 本科 |
測繪工程 | 本科 | |
地理信息科學 | 本科 | |
地球化學 | 本科 | |
地質學 | 本科 | |
地球物理學院 | 地球物理學 | 本科 |
應用物理學 | 本科 | |
空間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本科 |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本科 |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 本科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本科 | |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 本科 |
土木工程 | 本科 |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本科 | |
工程力學 | 本科 | |
工程管理 | 本科 | |
數理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本科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本科 | |
應用物理學 | 本科 | |
應用統計學 | 本科 | |
能源學院 | 石油工程 | 本科 |
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質) | 本科 |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
油氣儲運工程 | 本科 | |
管理科學學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 |
電子商務 | 本科 | |
應用統計學 | 本科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本科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本科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本科 | |
人力資源管理 | 本科 | |
物流管理 | 本科 | |
土地資源管理 | 本科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科 |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 | |
應用化學 | 本科 |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本科 | |
制藥工程 | 本科 | |
化學 | 本科 | |
外國語學院 | 日語 | 本科 |
翻譯 | 本科 | |
英語 | 本科 | |
商學院 | 市場營銷 | 本科 |
經濟學 | 本科 | |
會計學 | 本科 | |
投資學 | 本科 | |
財務管理 | 本科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科 | |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 廣播電視學 | 本科 |
表演 | 本科 | |
廣播電視編導 | 本科 |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本科 | |
廣告學 | 本科 | |
視覺傳達設計 | 本科 | |
戲劇影視文學 | 本科 | |
音樂表演 | 本科 | |
環境設計 | 本科 | |
文法學院 | 社會學 | 本科 |
法學 | 本科 | |
公共事業管理 | 本科 |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本科 | |
社會工作 | 本科 |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本科 | |
體育學院 | 休閑體育 | 本科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本科 | |
計算機與網絡安全學院 | 數字媒體技術 | 本科 |
物聯網工程 | 本科 |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網絡空間安全 | 本科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軟件工程 | 本科 | |
人工智能 | 本科 | |
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 建筑學 | 本科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本科 | |
旅游管理 | 本科 | |
風景園林 | 本科 | |
園林 | 本科 | |
城鄉規劃 | 本科 |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本科 |
成都理工大學創辦于1956年3月15日,初名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建校初期,高等教育部和地質部聯合發文,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工科部分為基礎,同時抽調北京地質學院、東北地質學院部分干部教師組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學校組建后,原北京地質學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體,先后成建制遷入。成都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經教育部批準,合并四川商業高等?茖W校、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學校先后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2000年劃轉地方,成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省屬重點大學。2010年11月3日,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學協議。2017年9月,學校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19年12月26日,我校成為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建校當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后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經過65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理工為主,以地質、能源、資源科學、核技術、環境科學為優勢,以化工、材料、電子、機械、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任職資格審批權。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優良傳統、“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訓。 學校有成都和宜賓兩個校區。學校本部位于成都市主城區,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2887畝,校舍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宜賓校區位于宜賓市三江新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占地面積1000畝,校舍規劃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6267人,其中本科生30392人,全日制研究生560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19人。學校共設有20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另有1所獨立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學校有74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1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省級一流專業38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3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1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4個;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其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含獨立招生方向)7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9個,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學校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實施學校。擁有各類國家級一流課程11門,各類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14門。 學校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專業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農、教、藝等10大學科門類。有1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地質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14個省級重點學科(應用化學,環境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巖土工程,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信號與信息處理,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油氣田開發工程,第四紀地質學,材料學,核技術與應用,管理科學與工程,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應用數學)。有2個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質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暗厍蚩茖W”和“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進入四川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學,F有教職員工3454人,其中,有教授(級)338人,副教授(級)729人。特聘中國科學院劉寶珺院士為名譽校長。柔性引智高端專家(院士)58人。截至2021年3月,獲國家級人才稱號和國家級人才計劃的152人次,其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5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次、“中國青年科技獎”5人;獲得省級人才稱號和入選省級人才計劃的447人次,其中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00人次;獲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7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3人,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四川省教學團隊,1個四川省“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獲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 學校是國家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2個自然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新型智庫、1個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3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1個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生態環保廳重點實驗室、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1個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個我校牽頭建設的“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有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12個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16個四川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1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 學校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地調計劃等一大批重要項目。截至2020年,學校累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等各項獎勵954項(次),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9項;省級政府獎和社會力量獎近926項(次);獲得授權專利1920余項。學校以服務國家、行業、地方發展建設為己任,積極參與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川藏鐵路、油氣地質勘探、能源開發、大型水電、區域及城市環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 學校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習展示基地、校級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文化活動。學校獲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展演類作品一等獎8項,連續3屆獲四川省大學生藝術節優秀組織獎。學校10次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4次獲全國西部計劃優秀項目。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系列活動獲中宣部、團中央表彰15次。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級銀獎3項,國家級銅獎10項,省級金獎26項。在近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國家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獲省一等獎26項;在“創青春”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全國銀獎1項,省一等獎13項;在各類大學生體育賽事中獲得全國獎勵133項(次),省級獎勵264項(次);在全國、省市級各類大學生藝術專業比賽中獲得獎勵728項(次)。 學校擁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藏品為主的自然博物館,館藏古生物、巖石、礦物、礦產、寶玉石和觀賞石等6萬余件標本,F與成都市在校區內共建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F有3個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257.6萬冊,擁有數字資源數據庫90個,電子圖書259.7萬冊,電子期刊4.8萬種,形成了以地學、能源、環境等學科文獻資源為優勢,以理工文獻資源為特色的多科性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學校檔案館管理規范,達到了“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國家一級”標準。學校主辦公開出版發行的學術期刊6種,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種,CSCD核心期刊2種。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筑、軍工和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先后與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意大利等國家的60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F與英國斯泰福廈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大學舉辦4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9年,教育部批準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成都理工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學院。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余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700余人次,開展了300余項科研合作,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 學校歷次獲評“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入選2011-2012年度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50強。2016年,學校獲批四川省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學校被評為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學校入選2018年度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50強。 學校迄今已為社會培養了近21萬名優秀人才。他們中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和專家,其中有兩院院士4人(劉寶珺院士、多吉院士、王成善院士、崔鵬院士)。一大批畢業生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國土資源、勘察、地質、石油(能源)等行業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出色業績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當前,學校以思想為指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部、省、市、校共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平臺上,同心協力、開拓進取、奮力登攀,為全面建設優勢特色更加顯著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2021年5月
成都理工大學重點特色專業有礦床學、巖石學、礦物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應用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核技術與應用、材料學、第四紀地質學、油氣田開發工程、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巖土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環境工程、應用化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地質學、土木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球物理學、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信息工程、測繪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化工與制藥、石油工程、電子商務、地理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工商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英語、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油氣勘探)、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勘查技術與工程(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方向)、建筑學、軟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生物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地下水科學與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法學、園林、新聞學
序號 | 評級名稱 | 數量 | 專業/學科名稱 |
---|---|---|---|
1 | 國家重點學科 | 7 | 礦床學、巖石學、礦物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2 | 省部級重點學科 | 17 | 應用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核技術與應用、材料學、第四紀地質學、油氣田開發工程、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巖土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環境工程、應用化學、礦床學、巖石學、礦物學 |
3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8 | 核工程與核技術、地球化學、地質學、土木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球物理學、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 |
4 | 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8 | 信息工程、環境工程、測繪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化工與制藥、石油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土木工程 |
5 | 省級特色專業 | 12 | 電子商務、信息工程、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化工與制藥、工商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英語、石油工程 |
6 |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7 | 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油氣勘探)、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勘查技術與工程(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 |
7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10 | 建筑學、軟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生物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地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
8 |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1 | 法學 |
9 |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1 | 園林 |
10 | 卓越新聞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 1 | 新聞學 |
序號 | 專業層次 | 數量 | 專業 |
---|---|---|---|
1 | 國家級 | 8 | 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土木工程、地質學、地球化學、核工程與核技術 |
2 | 省級(直轄市) | 12 | 石油工程、英語、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化工與制藥、測控技術與儀器、信息與計算科學、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環境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商務 |
四川總共有多少所大學
時間:2024-07-02 09:0:00成都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56成都比較好的公辦大專學校
時間:2024-06-26 10:0:40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是一本
時間:2024-06-20 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