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體育職業學院總共有5個校區,分別為太平寺校區、華西壩校區、犀浦校區、都江堰校區、雙流校區。
太平寺校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太平寺路8號
雙流校區:成都市雙流區雙江路雙流體育中心西側
四川體育職業學院改制前為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成立于1981年,是四川省體育局直屬事業單位(副廳級),承擔著四川備戰全運會的主要任務,是四川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培養和輸送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主陣地,也是全省各類體育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學院座落于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四川成都,占地1005.63畝,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四川省委編辦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359個,現有教職員工520名,現有運動員590名。其中,國家級教練9名,高級教練58名,一級教練72名。
一、發展歷程
學院的前身是1951年創立的西南區體育會籃排球隊。當年5月,黨中央、毛主席決定在北京舉行首屆全國籃排球比賽。主持西南區工作的鄧小平、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此十分重視,親自落實成都、重慶、昆明、貴陽等地選拔優秀大學生代表西南區參賽。賽后在賀龍元帥的關心支持下,西南區體育會籃排球隊于同年10月成立,這是我國第一支專業運動隊。
1952年6月,毛主席為新中國體育工作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贝撕,全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西南區體育會籃排球隊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員隨之逐步增加,隊伍也先后更名為“西南體訓班”、“西南體育學院競技指導科”、“成都體育學院競技指導科”、“四川運動代表隊”、“成都體育學院運動系”,直到1971年正式定名為“四川省體育工作隊”。
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行,1978年國家體委提出“優秀運動隊向學校化過渡”的發展方向,積極倡導承擔國家競技體育主要任務的各。ㄗ灾螀^、直轄市)優秀運動隊(體育工作隊)逐步實現學;,實行“競技體系與教育體系相結合”的體制。1981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在四川省體育工作隊基礎上正式組建,隸屬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現“四川省體育局”),享受省屬大專院校一級待遇,主要任務是培養高等專科學歷體育專業人才,開展田徑、體操、游泳、“三大球”、“三小球”、重競技、武術等運動項目的訓練、競賽、管理和運動員文化教育工作,為國家隊培養和輸送尖子運動員。1986年,學院獲國家教委批準備案為成人高等學校(舉辦?茖哟纬扇烁叩冉逃。2018年3月4日,經省政府批準,學院正式改制為四川體育職業學院,學院發展由此進入一個新時期。
二、主要成果
在新中國成長初期誕生,在共和國奮斗歷程中成長,在改革開放時期不斷壯大。從西南區體育會籃排球隊創立至今,學院跨越了漫漫歷史長河,走過了一條艱辛育人路。桃李芬芳,四海飄香。在“激情、拼搏、超越”的校訓精神鼓舞下,學院不待揚鞭自奮蹄,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四川人民為之自豪,令中國體育為之驕傲的成績,從這里走出的一大批運動員和教練員先后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鄧小平、賀龍、彭真、陳毅、江澤民、胡錦濤等歷屆黨和的首肯和親切接見。
(一)篳路藍縷(1951-1981年)
在鄧小平、賀龍等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四川體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其間,學院培養的健兒們為四川競技體育發展帶來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八拇ㄎ寤ⅰ蓖羝揭恪⑷~春泉、黃福楊、蘭海、張根銓在全國籃球界赫赫有名,李白玉上百次打破重量級和次重量級全國紀錄,陳家全10秒的百米短跑全國紀錄足足保持了51年才被打破,楊瑩喜摘四川乒乓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寧小琳成為四川女子體操亞運冠軍第一人,俞平在同一屆全運會上七次打破女子自由泳記錄,金浦被譽為“亞洲蛙王”……他們不僅為國爭光、為川添彩,而且為四川體育事業發展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增添了滿滿的正能量。
(二)寸積銖累(1981-2018年)
競技體育成果豐碩。隨著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四川競技體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學院作為四川競技體育主力軍,先后代表四川參加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捷報頻傳,為四川競技體育稱雄西部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第29屆、30屆、31屆奧運會和第12屆、13屆全運會四川參賽成績均居中西部第一,學院功不可沒。建院至今,學院共獲得奧運冠軍17人次、世界冠軍113人次、亞洲冠軍137人次、全國冠軍1017人次,培養出張蓉芳、梁艷、朱玲、高敏、陳龍燦、唐琳、陳靜、鄒凱、馮喆、任茜、鄭潔、晏紫、陳興東、周建安、蔣文文、蔣婷婷、邱波、朱雨玲、鄒敬園等一大批競技體育領軍人物,為四川乃至中國競技體育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9年,學院因在北京奧運會和第11屆全運會作出突出貢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集體三等功。目前,學院擁有涵蓋18個奧運大項的運動隊,下設田徑、足球等項目和專為運動員開展文化教育服務的教育中心等23個系(中心)和職能部門。
文化教育成效顯著。學院文化教育在受到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制約的情況下,依然創造性地完成了歷史使命。2006年,為順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四川省體育局將學院教務處、體育系和四川省體育運動學校整合為學院教育中心,按照國家有關部委和省級相關部門的要求,緊密結合四川實際,遵循運動員身心發展規律更新教育理念,適時進行教育改革,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條件,調整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特別是2008年經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成立的學院附屬學校(系全國所有運動技術學院中唯一設立的附屬學校,中央電視臺曾專題報道),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運動員義務教育難題,使早熟項目和小年齡段“運動員學生”能與普通學校同年齡段學生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參加系統性文化學習。目前,學院已建立起包括大專、中專、義務教育和其它培訓在內的四級教育體系,為四川運動員勇攀世界體育高峰提供了文化教育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四川運動員體育職業技能培養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迄今為止,共培養畢業生近萬名,向四川大學、成都體育學院等普通高校輸送生源近千名。1997年,學院被四川省教委評為“成人高等教育評估良好學!。
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學院經費投入逐年增加,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建院以來,共投入10多億元改善基礎條件。目前擁有太平寺、華西壩、犀浦、都江堰、雙流等五個校區和攀枝花紅格訓練基地,包括辦公教學用房、訓練場館、運動員公寓、康復中心用房等在內的建筑總面積達24.1萬平方米,各類訓練、教學、科研設備設施日益改善,特別是訓練場館方面的硬件設施條件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較大優勢。其中,主校區太平寺校區曾被列為四川省“十五”期間“十大精神文明建設標志性工程”之一,擁有目前全國最大的綜合訓練館;華西壩校區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承擔著學院多個項目的日常訓練管理任務,校區內的四川省游泳館曾是成都市地標建筑;犀浦校區作為“中國田徑協會國家田徑隊訓練基地”,擁有川內最大的室內田徑館;都江堰校區系汶川地震后香港賽馬會捐資援建,是集訓練和教學于一體的現代化校區;雙流校區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其訓練設施設備均達到目前國際一流訓練場館水準,曾多次承接國家羽毛球隊訓練、比賽任務;攀枝花紅格訓練基地屬于亞高原綜合實訓基地,可同時滿足500余名學員的訓練需要。分布在上述校區中的省田徑學校、體操學校、游泳學校,是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的“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綜合保障日益加強。學院人才隊伍不斷優化,師資力量得以增強,科研醫療水平提高,后勤保障日趨完善,包括人、財、物在內的綜合保障明顯提升,促進了學院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推動了體育與教育的協同發展?祻椭行囊堰_一定規模,通過體育科研為運動員傷病防治和身體保健提供生理生化科學依據,為其科學訓練保駕護航。
創新發展初見成效。學院充分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體教結合”、“省市聯辦”等發展新模式。通過省田徑學校與成都市華陽中學成功合作田徑項目,首創“體教結合”模式,之后相繼又與北京體育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開展田徑項目的合作。另外,與北京師范大學青年女籃、南京體育大學擊劍、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網球和綿陽市南山中學網球等項目也走向了共建合作之路。特別是綿陽市南山中學網球項目作為“體教結合”模式的代表,擴大了四川網球項目隊的選材面,使我省青少年網球訓練回歸到“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加強了網球項目和學校體育的融合,真正實現了由“運動員學生”向“學生運動員”的轉變,受到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正在積極推廣。同時,與綿陽市柔道、德陽市女子拳擊、涼山州男子拳擊、自貢市跳水、遂寧市跳水等項目的聯辦合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跨越式發展(2018-至今)
2018年3月4日,省政府下發《關于同意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改制為四川體育職業學院的批復》,學院改制工作取得圓滿成功,成為四川省唯一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職業學校。
深化學科專業建設。學院設立體育教育訓練系、體育人文社會系、運動人體科學系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開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體育運營與管理、體育保健與康復和運動訓練5個專業。2020年2月獲得運動訓練和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的單獨招生資格。著力打造優勢特色品牌專業,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實現錯位發展、特色辦學。
夯實師資隊伍力量。學院現有專任教師92人(含雙師型教師36人),副高及以上職稱26人,中級職稱21人,碩士及以上學歷39人。改制以來,學院教師在教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主持省教改項目1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論文7篇;參加2019年全國高等體育職業教育教師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二、三等獎,4人獲得個人三等獎。
優化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學分制改革試點評估工作,構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推進“1+2+X”證書制度建設,拓展專業資格證書培訓課程板塊,與各省級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協會)、省社體指導中心、省普通話測試中心等單位合作,為學生考取相關資格證書搭建平臺、創造條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育訓結合,建成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6個,結合教學生產實習開展社會實踐、“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大賽。與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旅游學院、四川文理學院協商合作,打通高職學生專升本學歷提升通道。唱響成渝“雙城記”,與西南大學、重慶運動技術學院簽訂師生學歷提升、教學、科研與項目合作渠道。
搭建師生成長平臺。形成具有學院特色“三全育人”的制度體系,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強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勞動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完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和援助機制,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辦公室,建立重點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做好“獎、助、貸、勤、免、補”工作。
回顧過去,成績斐然;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新時期,新目標;新常態,新要求。當前,學院上下精誠團結,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良好精神狀態,認真落實四川體育事業發展“123456”戰略部署,堅持辦學方向,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提高質量,全面持續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高職教育教學水平、體育訓練基礎條件和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以競技體育和體育教育“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推動學院建設全國一流體育高職院校、一流競技訓練中心,一流全民健身綜合體,一流賽事中心“四個一流”取得成效,為四川體育強省建設和國家體育事業發展新跨越培養更多優秀體育職業人才,續寫偉大中國夢體育新篇章!
西南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06成都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02成都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1川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