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葫蘆島人口流動比例較大,那么最新的葫蘆島總人口統計數量多少呢?葫蘆島人口流入流出比例是多少?本文小編為你整理了最新的關于葫蘆島總人口數量的相關知識,數據來源僅供參考!
截至2017年底,葫蘆島市總戶數98.7萬戶,戶籍總人口277.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95.3萬人,占總人口的34.4%;鄉村人口181.7萬人,占總人口的65.6%。其中:男性141.7萬人,占總人口的51.2%;女性135.3萬人,占總人口的48.8%;性別比為105:100。全年人口出生率為0.9%,人口死亡率為2.1%。
葫蘆島市是一座新興的海濱城市,位于遼寧省西部。葫蘆島市轄連山區、龍港區、南票區、興城市(縣級)、綏中縣和建昌縣,總面積1.04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58千米。截至2005年底,全市總人口273.71萬人,其中城市人口94.31萬人。
葫蘆島地處中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9.0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在563毫米~642毫米之間。
葫蘆島境內群山疊嶂,西北多低山丘陵,分屬燕山山脈和松嶺山脈,境內共有大小河流500余條。
葫蘆島市礦產資源豐富,優勢礦藏主要有鉬、鉛、鋅、錳、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其中鉬和錳的產量分別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三大鉬礦生產基地之一;煤炭是葫蘆島市最主要的能源礦產,累計探明儲量4億噸;近海海底原油儲量3億噸,天然氣儲量135億立方米。
葫蘆島海域位于遼東灣西北部,屬半封閉型內灣,海岸線長居全省第二位,僅次于大連。全市灘涂面積138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7.3%。
葫蘆島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秀美的風光和基礎雄厚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已日益發展成為環渤海經濟圈中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港口、旅游城市。
一、葫蘆島市歷史源遠流長,從市境內發掘的文物、遺址證實,遠在數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南票區沙鍋屯媳婦山東坡天然洞穴中發掘的人骨、石器、骨器、彩陶片為距今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晚期的人類遺物,其中紅胎黑彩陶皿與河南仰韶村出土的彩陶同屬于一種文化類型,而長頸瓶陶片又與甘肅出土的同類同期文物相同。此外,連山區寺兒堡鎮北出土的古墓等,都證明葫蘆島地區屬“紅山文化”,是古代部落沿北向南延伸的整體。
葫蘆島地區在春秋時期屬燕國領地,山戎部族在此居住。戰國后期,燕國打敗山戎部族,在北方設置五郡,今綏中、興城等地屬遼西郡,建昌西北屬右北平郡。
秦統一后,廢分封制,立郡縣制,綏中、興城、連山等地屬遼西郡。西漢時期,仍保留郡縣制。東漢時期,漢武帝永初元年(107年),設立遼東屬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屬遼東屬國的昌遼縣(今河北昌黎)和徒河縣(今錦州),建昌一帶被烏桓人占據。
從漢代起,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逐漸融合。漢武帝大敗匈奴后,漢族大量進入本地區,也從中原帶來了一些先進生產技術,使本地區經濟文化有所發展。
三國、兩晉及南北朝時期,大部分地區屬昌黎郡。隋朝初期,實行州縣兩級制,后實行郡縣制。大部分地區屬柳城郡柳城縣(今朝陽)。
938年,契丹國改國號為遼,葫蘆島地區歸其統治,東北地區成為遼進攻中原的戰略后方和供應基地,農業和手工業得以發展。金滅遼后,女真族成為統治民族。十三世紀初,蒙古族崛起于北方并進入葫蘆島地區。
元代實行“屯田墾殖”政策,本地農業進一步發展。漢族、女真族、蒙古族混居,多元文化融合。1957年,考古發現綏中縣城后村金、元時期遺址,出土大量鍛造的農具、工具、車具及陶瓷器,表明當時農耕技術和手工業發展情況。元、明時期,商賈往來增多,經濟文化進一步交流。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錦西廳,隸屬錦州府。新中國成立初期,葫蘆島地區大部分歸冀熱遼行署和遼西專署管轄,建昌縣屬熱東專署管轄;1954年8月,遼西、遼東兩省合并,綏中縣、興城縣、錦西縣隸屬錦州專署,建昌縣隸屬朝陽專署;1959年初,錦西縣劃歸錦州市管轄;1985年4月,錦西縣改為錦西市(縣級)。1986年12月,興城縣改為興城市(縣級)。
為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遼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批準錦西市升格為地級市,歸遼寧省管轄。實行市管縣的領導體制,將原錦州市管轄的錦西市(縣級)、興城市(縣級)、綏中縣、南票區、葫蘆島區和朝陽市管轄的建昌縣劃歸錦西市領導。根據新的區劃撤銷原錦西市(縣級),改稱連山區。1994年9月20日,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市,原葫蘆島區更名為龍港區。
二、葫蘆島地區工業的發展,由傳統的手工業開始。早在唐朝,在南票沙鍋屯一帶就有人開窯采煤。清代,關內移民大量入境,不斷傳入新的生產技術,促進了當地手工業的發展。清同治三年(1864年),綏中縣建起第一家手工業作坊“永德號”木局,主要工具是斧、鋸,產品是大車棚和木犁。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官商明德股份有限公司在興城縣城西南夾山開采金礦。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綏中縣內陸續出現了銅器鋪、首飾鋪、鏡鋪等手工作坊。到清末民國初年,以機器生產為標志的近代工業出現了,以采礦業為最早。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沙鍋屯大窯溝開設的通裕煤礦公司、蛤蟆山煤礦、楊家杖子鉛鋅礦等,即用動力機器采煤,或人工采煤機器抽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官商永盛公司在興城縣城北偏道溝(今高家嶺)開采煤礦,長盛公司在興城頭道溝開采煤礦。民國9年(1920年),綏中縣工業開始使用簡易半自動化機器。河北省寧津縣張魁閣等人在縣城開設“三義成”織布工廠,使用鐵制織機。民國18年(1929年),?家屯、虹螺峴、高橋、連山4大集鎮,有燒鍋、油坊、香鋪、紙坊、染坊、鐵匠爐、木匠鋪等145家,其他一些小集市和較大村屯也有手工業作坊200余家。民國20年(1931年),興城縣內除礦業、鹽業外,榨油業、釀酒業、印刷業、織布業、窯業等成為境內主要工業,不斷擴充生產規模,部分采用簡單機器生產。這些均構成為葫蘆島地區民族工業的基礎。
東北淪陷時期,日本帝國主義者瘋狂掠奪葫蘆島地區物產資源,先后在馬杖房、錦西興建滿洲礦山株式會社楊家杖子礦業所、葫蘆島制煉所、日本陸軍滿州燃料工廠和大同洋灰株式會社錦州工場。將楊家杖子礦業所,由鉛鋅礦發展到鉬礦,由單一開采發展到采選結合。到民國34年(1945年),全礦職工達1.1萬人,年產鉬礦石17萬噸。民國35年(1946年)12月,國民黨接管葫蘆島制煉所,取名為葫蘆島硫酸廠。民國35年(1946年),國民黨軍隊占領葫蘆島,全地區官辦企業遲遲不能修復開工,小型民族工業企業有三分之一的作坊處于瀕臨倒閉的境地。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把葫蘆島地區作為重要工業地區建設,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國家陸續接管了錦西煉油廠、錦西水泥廠、楊家杖子礦、葫蘆島硫酸廠(后稱鋅廠)等4大廠礦,經過多次擴建、改建,生產能力成倍增長。50年代中期,國家又在葫蘆島(現龍港區)建設渤海造船廠,同時開發南票煤礦。各縣人民政府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因陋就簡、土洋結合的方針,積極興辦地方國營工業企業。對私營工業企業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使地方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地方國營工業,即縣屬全民所有制工業,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逐步發展起來的。
1989年升格為地級市后,葫蘆島歷史又掀開了新的一頁,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依托資源、區位、產業優勢,確立了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機械造船、能源電力為支柱產業的現代化工業體系。石油化學工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30%左右,主要企業中國石油錦西煉油化工總廠,截至2005年底,擁有固定資產總額25.2億元;中國石油錦西石化分公司年加工原油645萬噸,固定資產原值50億元;錦化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05年底,完成全年現價工業總產值308 496萬元;錦西天然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05年底,年生產31.4萬噸合成氨、53.1萬噸尿素,全年實現銷售收入9.8億元;有色金屬工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20%左右。主要企業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截至2005年底,完成年工業總產值49.49億元,年銷售收入53億元;機械造船工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0%左右。主要企業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是中國自行建設的船舶生產基地,截至2005年底,年造船開工6艘/48.6萬噸,年造船完工4艘/46.3萬噸,承接船舶噸位143.1萬噸,合同金額141.2億元 ;錦西化工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國內最大的綜合性化工、化肥、石油生產及應用機器和設備制造公司,截至2005年底,全公司完成年總產值60 013.6萬元。
葫蘆島市的工業結構屬重化工型結構。從建市初開始,在百業待舉、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有計劃、有重點地對工業結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從1991年至1995年(八五時期),全市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1.4億元,年均遞增93%,實施基建、技改工程450項,開發新產品215種,不僅對傳統工業的陳舊設備和落后工藝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還興建了錦西天然氣化工總廠、熱電廠、制藥廠等一批新企業。
葫蘆島市高新技術產業從無到有,進入了起步發展階段,先后開發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科技產品,為形成集約型、效益型新興支柱產業奠定了基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錦山機械廠的釹鐵硼、蓮花山冶金機械廠的合成釬具、錦西化工機械廠的透平壓縮機、八二七一廠的反滲透覆合膜及其裝置等。這一階段,全市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自1995年起,實施“32325”工程;即:壯大石油化工、有色金屬、機械造船三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膜技術裝置、釹鐵硼永磁系列材料兩大高新技術產業,使之形成規模經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大力扶持30戶骨干企業;集中各種生產要素優先發展20種拳頭產品;突出實施50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經過“九五”期間調整、改造和發展,全市工業經濟結構基本優化,初步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兩大經濟優勢和20種拳頭產品、4大精深加工產品鏈為主體工業的經濟新格局。1996年“九五”工業基建、技改項目全面啟動,其中錦西煉油化工總廠140萬噸重油催化裂化裝置、錦化化工(集團)8萬噸離子膜燒堿、渤海造船廠10萬噸級船臺及葫蘆島港萬噸級碼頭等項目1998年竣工投產。世界領先的電磁波加熱技術也正加快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工業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
從1996年開始,國有企業改革逐步深化,堅持抓大放小的方針,實施制度創新。中國石油錦西分公司、錦化化工(集團)公司、錦西天然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錦西化工機械(集團)公司和遼寧渤海建材(集團)公司率先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強強聯合,組建企業集團。錦西煉油化工總廠加盟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葫蘆島鋼管總廠加盟凌鋼集團,渤海造船廠加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遼寧渤海水泥集團兼并錦州、齊齊哈爾水泥廠。中國石油錦西分公司資產重組上市,鋅業股份、錦化氯堿A股發行合計募集資金16億元。落實債轉股政策,為葫蘆島鋅廠、渤海造船廠簽定轉股協議資金7.8億元。
由于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加速產品結構調整,全市工業系統已初步形成了新型船舶、粉末冶金、軸承、電磁波加熱設備、汽車零配件、鋅、銅、環氧丙烷、燒堿、汽油、柴油、合成氨、尿素、水泥等數十種主導全市工業的名優產品。新產品、出口導向型產品繼續發展。截至2005年底,國有控股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237戶,共完成工業總產值506.18億元,居全省第三位。
三、葫蘆島農業發展歷史久遠。原始居民開始狩獵、采集,辛勤勞作、繁衍生息,共同開發了葫蘆島疆域。早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朝命遼東軍士在這里屯田自給。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虹螺山開辦鐵場,冶造農具,供給屯田士卒。屯兵之處,每兵受以地一區(畝數不詳),亦兵亦農。明永樂元年(1403年),建昌為蒙古族牧地,土地屬蒙古族王公、貴族所有。明代后期,屯政廢馳,屯田多為官吏侵奪。清朝成立后,接收明代官田設立官莊、王莊。清乾隆以后,漢族來關外落戶增多,移民大量涌入葫蘆島地區,租用蒙地,交納地租。一些富裕農戶通過買地、放高利貸,大量占有土地出現了土地大戶(地主、富農)。土地官莊制隨之解體,逐漸形成了單一的土地私有制,原來的莊頭變成了地主,各家土地世代相傳,土地可以出租、典當、買賣。
新中國成立前,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桎梏,小農經濟條件的限制,生產力水平低下,農田耕作技術落后,生產工具簡單,又無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糧食產量低,農業生產發展緩慢。1946年7月,中國共產黨開始進行土地改革,經歷了老解放區(同時進行減租減息)、邊沿區土改、新解放區土改三個階段,到1949年3月基本結束。新中國成立后,各縣在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拔幕蟾锩逼陂g,批判所謂“三自一包”、“工分掛帥”,片面強調“以糧為綱”,忽視多種經營,農村經濟單一,嚴重比例失調。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各縣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關于農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斷清除“左”的路線影響,迅速成立了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改變了管理過分集中、經營方式過于單一的錯誤做法,使農村生產關系得到調整和改進。成立農業生產責任制,經歷了由不聯產到聯產、由包產到組到包產到戶、由包產到包干三個階段。多種形式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特別是包干到戶,即家庭承包責任制,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使生產者的責任、權力、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成立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建為村民委員會,政社合一體制徹底廢除,農村生產組織更加完善。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實現了“以工補農”,促進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的發展,農村涌現出一大批各種專業戶、重點戶和新的經濟聯合體,有種植業、林業、果樹、飼養業、漁業、飲食服務業、運輸業等。農村各類專業戶的出現,標志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農村商品經濟日趨繁榮。
建市初期,葫蘆島地區農村經濟除水果生產形成一定規模外,總體上處于比較落后的自然經濟狀態,農業基礎薄弱,糧食不能自給,農業結構不盡合理,農業產業化尚未起步,鄉鎮企業規模小、檔次低。建市以來,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發展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兩高一優農業”的農業發展思路和“發展‘大、高、外’,再上新水平”的鄉鎮企業發展思路。全市農村經濟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1991年,基本實現糧食自給。自1995年起確立了“穩糧、興水、抓菜、發展林牧”,加速實施農業產業化,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發展思路,開發糧食、蔬菜、水果、水產、畜牧和經濟林6大產業體系,建成9大生產基地,興辦30個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6大批發市場。全市耕地面積0.22萬平方千米?晒╅_發利用的沿海灘涂盛產魚、蝦、貝類、螃蟹等20多種水產品。截至2005年底,全市糧食總產達到97.6萬噸,水果、水產品、蔬菜、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56.2萬噸、36.7萬噸、186.1萬噸和51萬噸。人工造林完成33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5.2%。
到2005年,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5個。興城、綏中、建昌被列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綏中、連山先后被列為國家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建昌被列為全國秸桿養牛示范縣。截至2005年底,農業總產值實現81.2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實現3 427元。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