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普查是由國家來制訂統一的開展時間節點和統一的方法、項目、調查表,各地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指令依法對全國現有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一次全項調查登記,普查重點是掌握分析預測各地現有人口發展變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別比例、出生性別比、單身、適婚人口、老齡人口等,全國人口普查也屬于國情國力調查。
2022年南平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以下是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數據,僅供參考。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數267.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市常住人口為2680645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64554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5096人,增長1.33%,年平均增長率為0.13 %。
全市共有家庭戶993561戶,集體戶30611戶,家庭戶人口為2572647人,集體戶人口為10799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3人減少0.2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366952人,占50.99 %;女性人口為1313693人,占49.01%。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0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下降1.53。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84524人,占18.07 %;15-59歲人口為1637321人,占61.08 %;60歲及以上人口為558800人,占20.85 %,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396449人,占14.79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34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60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2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0個百分點。
全市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8094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48741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10631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48592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6104人上升為10481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2399人上升為13010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669人下降為33971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345人下降為31656人。全市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05年,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提高0.52年。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99098人,占59.6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081547人,占40.3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56788人,鄉村人口減少221692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8.92個百分點。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為900747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83160人,流動人口為717587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加298242人,增長49.50%;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加154150人,增長5.31倍;流動人口增加144092人,增長25.13%。
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閩江源頭,位于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下轄二區三市五縣,人口319萬人,面積2.63萬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設區市,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特征。當前,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南平和武夷新區發展,京福高鐵和一批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快速推進,特別是“武夷新區”正進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南平的生態、空間、資源等后發優勢更加凸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歷史悠久。南平有四千多年的歷史,10個縣(市、區)建縣都在千年以上,是福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閩的主要通道!案=ā敝礊楦V、建州(今建甌市)各取首字而來。南平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是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齊天大圣文化、張三豐太極文化的發源地。特別是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南平“琴書五十載”,朱子理學不僅影響中國800年文化,還遠播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閩北因此也被譽為朱子理學的搖籃,謂之為“閩邦鄒魯”、“道南理窟”。南平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出過2000多位進士和19位宰相,配祀孔廟的13位福建人士中10位屬于閩北籍。這里不僅是抗金英雄李綱、婉約首唱柳永、法醫鼻祖宋慈、西昆詩人楊億的故里,還有江淹、辛棄疾、陸游、蔡襄、袁崇煥、海瑞、鄭成功等眾多歷史名人留下的足跡。
資源豐富。南平是農業、林業大市,糧食產量居全省第一位,耕地面積、林地面積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林木蓄積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茶葉面積占全省五分之一,毛竹林面積占全國十分之一,素有“福建糧倉”、“南方林!薄ⅰ爸袊襦l”之稱。武夷山產的大紅袍茶葉是烏龍茶的“茶中之圣”,歷史悠久,品質特異,其傳統制作工藝已被列為茶葉類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各種礦產70種,探明儲量的有46種,其中鈮鉭礦儲量居亞洲第一位。
生態優美。南平是閩江的發源地、福建的生態屏障,是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2011年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這里森林覆蓋率達74.75%,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萬個,人均水資源8900立方米,境內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一二類標準。南平風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閑度假理想之所。全市各類旅游景點150多處,其中國家級、省級以上景點占三分之一。境內的武夷山是我國4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之一,集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森林公園于一體,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景觀交相輝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蜚聲海內外。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為亞熱帶動植物“模式標本”的產地,號稱“世界生物之窗”。
產業基地。目前有電線電纜、紙制品、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紡織服裝、汽車配件等優勢產業。圣農雞業、星愿茶業等躋身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行列。近年來突出綠色發展方向,著力實施食品加工、旅游養生、生物工程等千億五百億產業計劃,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產業平臺發展方興未艾,武夷新區、南平工業園區、榮華山產業組團等產業鏈配套完善、空間容量很大。當前,全市圍繞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的目標定位,堅持“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城鄉、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綠色生態”,全力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南平。
戰略通道。南平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是福建北上西進的戰略通道,是對接長三角、服務中西部腹地的前鋒平臺。境內現有1個機場(一類航空口岸)、9條高速公路、3條鐵路,還有2條高速、2條鐵路在建,正在規劃建設武夷山新國際機場。2015年合福高鐵建成通車,南平到福州四十分鐘左右,到廈門約2.5小時,到上海4個小時以內,到北京7個多小時。
革命蘇區。南平的10個縣(市、區)都是老區縣和原中央蘇區縣。革命戰爭年代,福建省委曾經幾度駐在閩北,被譽為“紅旗不倒”的紅土地。著名的“赤石暴動”,就發生在武夷山下。毛澤東同志在他的著名詞作《如夢令·元旦》中寫道:“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