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現在是幾線城市呢?很多網友對佛山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城市排名及介紹。
佛山屬于二線城市。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共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極點之一,鄰近香港、澳門、深圳,與三地高鐵(輕軌)車程均在一個小時之內,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佛山是廣東省地級市,轄禪城、南海、順德、高明、三水五個區,全市國土總面積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66萬人。佛山是著名的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華人約80萬人。
,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51億元,成為國內城市萬億俱樂部的第17個成員;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2萬億元,居全國城市第6位。佛山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類住區優秀范例、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品牌之都、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殊榮。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佛山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12位。
一、佛山,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佛山古稱季華鄉,“肇跡于晉,得名于唐”,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人在城內塔坡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迄今有近1400年的城市得名史。
自古工商業繁榮。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已十分繁榮。至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云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并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并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是我國“廣貨”和“北貨”的著名集散地。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佛山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素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美食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藥之鄉、獅藝之鄉等美譽,形成了行通濟、佛山秋色、扒龍舟等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1994年,國務院公布佛山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佛山是陶藝之鄉,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于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活態陶瓷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發端均與佛山有不解的淵源。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唯一的“武術之城”稱號。
佛山是美食之鄉、粵菜發源地之一,民間素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區大良街道別稱)”之說,2011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粵菜美食名城”,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順德區“世界美食之都”稱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澳門、廣州、佛山弘揚特色飲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佛山突出粵菜發源地優勢,實施粵菜師傅“1+5”系列工程,建設了一批特色美食文化街區。
佛山是粵劇之鄉,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2013年,南海區榮膺“中國曲藝之鄉”稱號。
佛山是嶺南成藥之鄉,古方正藥歷史有400余年,產品種類齊全,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藥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號名藥。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是首個“中國龍獅龍舟運動名城”。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龍獅名鎮”。佛山是典型的嶺南水鄉,水網發達,自古“扒龍舟”這一民俗活動興盛并延續至今。順德區是“全國龍舟之鄉”,多次代表國家和廣東省參加世界、全國性比賽,成績優異。
正月十五、十六“行通濟”的民俗始于明末,盛于清乾隆年間,延續至今依然興盛,并被賦予慈善等現代元素,每年吸引數十萬群眾參加,祈求新年平安、順利。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佛山市對“通濟橋”區域進行封閉管制,發起網上行通濟活動,超過102萬人攜手“線上”行通濟。
佛山秋色是秋季農業豐收之時,佛山民間舉行的慶祝游行民俗活動,包括表演藝術和手工藝術兩大類,分成車色、馬色、飄色、地色、水色、燈色、景色共七色。
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唐宋以來廣東出過9個狀元,佛山占5個,明清時為“氣標兩廣的人文之邦”。近代以來,孕育了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政治活動家張蔭桓、戴鴻慈、譚平山、何香凝、羅登賢、鄧培,民族實業家陳啟沅、簡照南、簡玉階,科學家詹天佑、鄒伯奇,文學家吳趼人,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武術名家梁贊、黃飛鴻、葉問、李小龍,名醫李廣海,能工巧匠黃炳、陳渭巖、劉傳,第一位華人牧師梁發等杰出人物。
二、佛山,中國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有家就有佛山制造。”佛山是萬億級城市中罕有的以制造業為主、工業占比近六成的城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佛山逐步建立起門類齊全、配套完善、企業根植性強的產業體系,成為全省、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佛山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5:56.2:42.3,工業占比優勢明顯,其中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49.9%、31.2%。
制造業立市、興市、強市。佛山制造業基礎雄厚、實力強勁,是中財辦和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佛山工業體系較為健全,涵蓋了幾乎所有制造業行業,家電、家具、陶瓷、機械裝備、金屬加工等傳統行業優勢突出,光電、新材料、生物制藥、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當前,佛山正全力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6”政策,扎實推進六大工程,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實施“強核”工程,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實施“立柱”工程,加快形成“2+2+4”產業發展新格局(即裝備制造、泛家居2個規模超萬億元產業集群,汽車及新能源、軍民融合及電子信息2個規模沖五千億元的產業集群,智能制造裝備及機器人、新材料、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4個規模沖三千億元的產業集群);三是實施“強鏈”工程,扎實開展產業鏈穩鏈、補鏈、強鏈、控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四是實施“優化布局”工程,高標準做好產業規劃,堅決關停一批、淘汰一批和整治提升一批村級工業園落后產能,拓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空間;五是實施“品質”工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著力打造中國制造品質標桿;六是實施“培土”工程,營造有利于制造業發展的一流環境。
民營經濟是佛山經濟的中流砥柱。改革開放初期,佛山農民敢為人先、搶抓機遇,“洗腳上田”創辦了一批鄉鎮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如今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遍地珍珠的民營企業生態體系,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六成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七成以上的稅收、八成以上的工業增長率、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涌現出了一大批民營骨干企業,也不乏各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佛山民營企業根植性穩定性較強,有力支撐了佛山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碧桂園、美的集團、興海、美的置業集團、聯塑、利泰、格蘭仕等7家佛山民營企業入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美的、碧桂園躋身福布斯“世界企業500強”。
區、鎮(街)是佛山經濟發展主戰場。原廣東“四小虎”中,有順德、南海“兩小虎”在佛山。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中,佛山五個區均位列前40強,其中順德區已連續八年位列榜首,南海區連續六年排名第二。在全市32個鎮(街)中,共有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26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10個,中國產業名都、名鎮41個,省級專業鎮38個,形成了“一鎮一品”的專業鎮經濟形態。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2017年,佛山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啟動建設佛山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大力推動“軍轉民”,積極培育“民參軍”。佛山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以順德區杏壇鎮為軸心,總體規劃95平方公里,培育發展智能裝備制造、智能穿戴制造、生物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6大軍民融合特色產業,著力培育和引進100家以上軍民融合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軍轉民”初創型企業,推動100家以上優勢產業領域民營企業實現“民參軍”,不斷壯大軍民融合產業集群。目前,擁有華南高等研究院(佛山)、中國電科華南創新中心、佛山高能激光研究院等一批軍民融合平臺。
打造“中國制造”品質標桿。佛山是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品牌之都、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城市,累計獲批創建南海鋁材、佛山陶瓷、半導體照明等13個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62件,均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美的電器、佛山照明、海天調味品、新中源陶瓷、健力寶飲料、聯塑非金屬管道、溢達紡織等品牌和商標享譽海內外。近年來,佛山深入實施“以質取勝、標準引領、品牌帶動”三大戰略,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以建設全國首批“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城市為契機,全面開展不合格產品清零行動和重點行業質量提升行動,完善產品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佛山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綜合合格率達95.2%,全市企業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總數達1893項。
三、佛山,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前沿城市
佛山敢為人先、求真務實、開放包容,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全國、全省的改革先鋒,成為廣東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市和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試點城市。
不斷打造改革新品牌。上世紀90年代,以順德區為代表的產權制度改革,以南海區為代表的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率先引領作用。近年來,佛山的區級大部門制改革、簡政強鎮事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改革、“3+5”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禪城區獲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南海區獲批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其經驗做法得到國辦和省的通報表揚;三水區成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級試點。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佛山是中國歷史上較早對外開放的商埠之一,也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眾多跨國公司前來投資發展,現有超過1萬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佛山,其中一汽大眾、豐田集團、百威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65家。近年來佛山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拓展對外友好關系,擁有國際友好城市16個;聯合德國不萊梅、漢諾威等國內外城市組建“中德工業城市聯盟”,聯盟成員共43個,其中德國城市20個。目前,全市共有建筑陶瓷、金屬型材、家電、家具、五金制品5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獲批設立中國(佛山)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美國、澳洲、南非、俄羅斯、印度等10個國家設立佛山泛家居海外館,其中南非館獲評國家級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佛山企業在4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直接投資企業(含機構)324家,美的、碧桂園、聯塑、國星光電、東方精工等骨干企業加快海外多元化投資并購步伐。
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廣佛同城化自2009年啟動以來,已成為國內區域一體化合作的典范和先驅。廣州、佛山兩市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互動、環境保護、民生領域等方面深入對接,1846個政務事項實現“異地申請、跨城通辦”,2010年國內首條城際地鐵——廣佛地鐵通車,未來幾年,佛山還將規劃建設9條地鐵與廣州地鐵對接,實現廣佛同城軌道交通全覆蓋。另外,目前兩市共有廣佛公交、廣佛快巴、廣佛城巴等線路超100條,不斷加快廣佛環線(佛山西站—廣州南站)、廣佛肇高速二期、珠江大橋放射線接廣佛新干線、番海大橋等項目建設,推動南海新交通與廣州南站銜接,全面提升廣佛核心區快速通達能力。兩市積極建設“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1”是指“廣州南站—三龍灣—荔灣海龍”片區,該片區作為廣佛融合先導區,最大程度集中廣佛優勢資源,先行開發、加快啟動、重點建設,對標南沙、前海、橫琴,打造支撐廣佛極核重大發展平臺、全國同城化發展示范區,“4”是“南沙—順德”“荔灣—南!薄鞍自啤虾!薄盎ǘ肌彼膫片區。著力打造廣佛薈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共建先進裝備、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加強與深港澳緊密合作。近年來,佛山主動加強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等創新平臺合作,主動承接深圳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溢出,推動佛山實體經濟與深圳金融資源對接,加強廣東金融高新區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平臺聯動。積極對接深中通道、南沙大橋,推動一環南線東延高速、佛山至中山高速、廣珠西線高速對接中山東部外環高速規劃建設,暢通佛山和深圳的快速聯系,加快形成佛深“1小時經濟圈”。與香港達成7大領域11個重點項目合作意向,規劃建設順德港澳城,成立佛港澳青年三大交流合作基地,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謀劃設立香港科技大學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佛山西站開通直達香港高鐵。充分對接澳門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網絡,加強與澳門中醫藥產業合作發展,做大做強佛山中醫藥產業,建設嶺南中醫藥名城。深化與灣區其它城市及泛珠區域高鐵經濟帶城市合作發展,推動成立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高新區協同創新聯盟,助力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及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
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近年來,佛山主動對標最優最好最先進,加快建設具有服務效率、管理規范、綜合成本綜合優勢的營商環境高地。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在全國率先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政務服務改革,400多個事項實現“零跑動”,4631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1101個事項實現“全城通辦”。在全國率先實施“3+5”商事制度改革模式和啟用全程電子化“零見面”24小時智能商事登記系統,成為全國首批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零見面”試點城市,在全省率先復制“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經驗,開辦企業全流程3天內可以辦結,辦理營業執照最快只需要5分鐘。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實現政府、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不超過43個、38個工作日,審批速度全省領先!皡^塊鏈+共享社區”入選中國“互聯網+政務”優秀實踐案例。推進“信用佛山”建設,成為全省“信用獎懲、一鍵搞定”試點城市。推進依法行政,實現政務公開常態化,連續9年獲全國地級市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第1名。
四、佛山,內生動力強勁的創新引領型城市
佛山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2年開始,每年財政科技投入超過20億元,2018年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全市各級財政科技投入98.16億元,增長79.6%,預計帶動研發經費支出27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
打造高水平區域創新平臺。近年來,佛山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技術創新中心為目標,堅持走“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以“一環創新圈”戰略為引領、以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為龍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科技創新圈。其中,“一環創新圈”的東北科創環全面對接廣州創新資源,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體系;西南智造環主要承載創新轉化功能,重點發展先進轉變制造和臨空臨港產業,引領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發展。現有佛山國家高新區、中德工業服務區、廣東金融高新區、中國南方智谷、廣東工業設計城、智慧新城、中歐科技合作產業園、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范區、高明(中科院)新材料產業研究院、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等重大平臺和產業基地。其中,佛山國家高新區是國務院批準建設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目前已形成汽車制造及零部件、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產業集群。中德工業服務區作為廣東省重大合作平臺,定位為“廣東工業服務高端國際合作區、廣東工業服務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廣東城鎮化產城人融合發展示范區”,并上升到中德兩國國家級合作層面。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位居廣東省建設金融強省戰略七大基礎性平臺之首,成立12年來堅持“國際化金融后臺基地”及“現代產業金融中心”雙定位,已吸引797家金融機構及知名企業落戶,擁有廣東省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中唯一金融類特色小鎮——千燈湖創投小鎮以及“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基地等重點平臺,總投資規模超1243億元。
研發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佛山是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擁有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中國(佛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授權總量5.87萬件,有效發明專利量2.3萬件,中國專利獎52項。近年來,佛山深化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引進大院大所合作組建創新載體總數達93家,建立起季華實驗室(先進制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及廣東國防科技工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佛山先進制造研究院、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佛山研究院、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清華大學城市安全研究中心、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并獲批組建全省唯一的白色家電省級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近年來大力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839家,規模以上標桿高新技術企業達1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55%,其中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全覆蓋。
以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近年來,佛山著力深化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不斷增強,促進社會投資健康發展、企業債券發行、債券品種創新與風險防范等工作獲國務院通報激勵。千燈湖創投小鎮、珠江西岸創投中心和融資租賃區域中心、深交所企業上市路演中心、天交所廣東運營中心、佛山民間金融街等金融創新平臺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債券融資風險緩釋基金等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是全國首批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省首個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元的地級市。擁有上市企業61家,末上市公司市值達1.28萬億元,排名全國城市第7位。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佛山著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目前有科技企業孵化器105家,其中國家級22家;有眾創空間74家,其中國家級20家;孵化總面積252.28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235家。實施“人才新政23條”,推行“優粵佛山卡”,人才資源總量達149萬人,其中各類領軍人才174人、高級專業技術人才2.9萬人,實現引進全職院士零的突破。擁有全省首個技工教育集團,啟動實施技能人才“2357”工程,力爭到2020年,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20萬,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5萬以上。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推進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高標準規劃建設香港理工大學(佛山)。建有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南海校區、廣東東軟學院、南方醫科大學順德校區、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北京科技大學順德研究生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佛山研究生院等高校。推進佛職院、順職院建設全省一流高職院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成為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五、佛山,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大城市
佛山以“1+2+5+X”組團式布局城市發展,形成強中心、多組團、扁平化的城市格局。實施城產人融合發展戰略,努力打造中心突出、組團清晰、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嶺南特色突出的城市格局。歷經多年建設,佛山中心組團輻射力、影響力、凝聚力持續增強,區域組團城市建設提速,嶺南魅力小鎮串珠成線。
以城市升級促城市升值。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后,佛山投入超2000億元,用于推進交通干線路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生態環保、能源、水利、工業園區、信息化等十大工程建設,構建起佛山現代化大城市框架。佛山是全國最早探索推進“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居)改造的城市之一。2009年成為全省“三舊”改造試點示范市,已完成“三舊”改造項目982個,占地面積6.11萬畝。全市文物古跡最密集、規模最大、傳統風貌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祖廟東華里片區成功改造為嶺南天地商業街區,實現了中與外、古與今的巧妙結合,成為廣東省旅游文化勝地。通過先后實施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城市升級兩年延伸行動計劃、城市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心城區城市形態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市容環境不斷美化亮化,城市功能品質不斷優化提升。千燈湖公園獲2015年全球城市開敞空間獎第一名。特色小鎮建設不斷推進,禪城陶谷小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建設典型案例,祖廟街道獲評“·中國最美文化魅力小鎮”,北滘智造小鎮美的集團向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捐贈所需的全部家電,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特色小鎮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佛山以建設、美麗文明村居建設、村級工業園綜合整治提升、古村落活化與保護等為抓手,通過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美麗鄉村“五大行動”、“百里芳華”鄉村振興示范帶和首批2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四好農村路”建設、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沿一口”和農田“看護房”整治、村級工業園連片整合、連片開發、一體管理等,基本完成110個美麗文明村居示范點建設,自然村全部實現集中供水和垃圾收運處理,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打造了一批連片1千畝、3千畝的產業園區,涌現了大旗頭古村、煙橋古村、松塘古村等一大批傳統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動豐富的古村落,南莊鎮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南莊鎮紫南村、陳村鎮仙涌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南莊村入選“中國鄉村振興先鋒十大榜樣”,杏壇鎮逢簡村獲評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市,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50家、省級名牌農產品達80個。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佛山交通便利,構建起了軌道、公路、航空、河運、公共交通有效銜接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廣佛地鐵2010年通車,總里程約21.5公里;地鐵2號線一期、3號線及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正在建設中,總里程約113.7公里;此外,地鐵2號線二期、4號線一期、11號線、13號線一期等線路已納入《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9-2024年)》。廣茂鐵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廣珠鐵路、貴廣鐵路、南廣鐵路等5條鐵路已建成運營,從佛山西站出發,乘坐南(貴)廣高鐵,4小時內可達南寧,5小時內可達貴陽,廣湛高鐵、南沙港鐵路、深南高鐵、珠江肇高鐵,柳廣鐵路等正在規劃建設中。有城際鐵路項目6個,廣珠城際、佛肇城際已建成運營,廣佛環線、廣佛江珠城際、肇順南城際等正在規劃建設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29公里,密度13.9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兩環四縱五橫”高速公路網。佛山沙堤機場開通北京、上海、石家莊等城市航線,全市共有4個異地候機樓與廣州白云機場無縫對接,快速便捷,此外,佛山正積極推進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建設,與廣州白云機場共同構建國際航空樞紐。佛山現有對外口岸15個,其中一類口岸4個(順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佛山火車站),建成全國首個內河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統。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達157.2公里,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達100%,高明氫能源有軌電車,是中國首個使用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軌道項目,也是世界首條商用燃料電池有軌電車線。南海區新型公共交通系統試驗段(桂城至三山樞紐段)正在建設中,里程13.11公里。此外,南海正在籌建里水有軌電車項目。
建設大灣區高品質生態之城。佛山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順德區、高明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順德區逢簡村獲評全國最美鄉村。佛山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深入開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底6項空氣環境污染物中有4項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PM2.5達30微克/立方米,為歷年最低。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開展河湖“清四亂”“5+2”專項行動,投入超百億元推進廣佛跨界河流整治,廣佛跨界河流水質首次全面達標,飲用水源水質保持100%達標。在全國首創推行河心島“島長制”,對全市48個河心島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建設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實施自然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構建“三屏六楔、兩脈兩環、藍綠成網”的自然生態格局,啟動1000公里碧道規劃建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1%,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及小游園(2000平方米以上)共778個,已全部對外免費開放,里水鎮、龍江鎮、蘆苞鎮、楊和鎮等入選“廣東省森林小鎮”。
加快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佛山旅游資源豐富,著名旅游景點包括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筑藝術于一體的“東方藝術之宮”佛山祖廟,“珠江文明的燈塔”美譽的“理學名山”——國家5A級景區西樵山,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中的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梁園,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的荷花觀賞旅游景區——三水荷花世界等。打造了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漁耕粵韻文化園、夢里水鄉、逢簡水鄉等文化景點。特色旅游產品石灣公仔、佛山香云紗獲國家地理標志。近年來,佛山積極發展旅游新業態,鼓勵促進旅游消費,推動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探索夜游“佛山精品”,打造一批高品質夜間經濟集聚區和夜間經濟示范點。,佛山旅游業總收入達898.5億元,接待游客6183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1695萬人次,入選“夜間經濟十佳城市”,高明區入選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
六、佛山,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之城
佛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以全面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抓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每年6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發展社會事業和保障改善民生。,財政民生支出670.7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萬元。
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體系。佛山是廣東省教育強市、廣東省教育現代化試點市、全省首個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國家現代學徒試點市。在佛山,全部鎮(街道)是廣東省教育強鎮,全部區是廣東省教育強區,全部義務教育學校為廣東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近年來,佛山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讓群眾“上好學”,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礎設施五年提升行動計劃,到2020年,佛山將新建、改建、擴建各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76所,新增學位約18萬個。
建設健康佛山和衛生強市。佛山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公共衛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擁有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佛山市中醫院等國內知名的醫療機構,全市有三甲醫院11家,三級醫院和婦幼保健院、?萍膊》乐吾t院21家,醫療衛生機構2097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家,執業(助理)醫師20937人,床位38085張,衛生技術人員58215名,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57人,每千人口床位4.7張,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7.14名。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改革,實現職工和居民待遇標準統一。加緊實施“登峰計劃”,推動11家高水平醫院建設,積極打造珠江西岸醫療高地。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完善分級診療制度,三級公立醫院均參加醫聯體建設。建立大病保險制度,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上部分報銷比例提高至90%,年度報銷最高限額40萬元,推出商業補充保險“平安佛醫保”。
打造文化導向型城市。佛山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近年來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和民生文化事業,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著力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陶藝之都”“博物館之城”等文化名片,及中國南方影視中心、國藝影視城、珠寶產業園、佛山大劇院、國際體育文化演藝館等文化產業集聚區。目前,有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共216家,市圖書館及各區圖書館均為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近年來成功舉辦國際籃球世界杯、定向世界杯決賽、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屆中國龍舟大獎賽、大灣區功夫電影周、廣東(佛山)非遺周暨秋色巡游、50公里徒步等重大文體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擦亮“大愛佛山”“信用佛山”“樂善之城”“敬業之城”“志愿者之城”等文明創建品牌。
平安佛山建設扎實推進。佛山是全國禁毒示范創建城市、全國科技強警示范城市,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多個鎮(街)相繼獲評“全國安全社區”,南海區里水鎮成為“國際安全社區”。近年來,佛山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4萬家餐飲服務單位上線“陽光餐飲”平臺,1545家學校食堂和73家養老機構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糧食安全責任省考核連續三年獲優秀等次。
新市民共享發展成果。制定全國首個新市民服務發展專項規劃和全省首個《居住證實施辦法》,在全省率先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啟用“互聯網+新市民”自助申報平臺,不斷完善新市民入戶、就業扶持、子女入學等優惠政策。
七、開啟佛山發展新征程
2020年,佛山將以,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部署要求,緊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深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