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現在是幾線城市呢?很多網友對三亞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城市排名及介紹。
三亞屬于三線城市
一、概況
三亞又稱“鹿城”,位于海南島南端,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1984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崖縣設立縣級三亞市,1987年三亞升格為地級市。2014年2月,國務院批復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2015年1月,三亞市新設立的四個區正式掛牌成立。
(一)行政區劃。全市轄海棠、吉陽、天涯、崖州4個行政區,陸地總面積192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26平方公里,共有居委會57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491個。海岸線263公里,有19個港灣、10個主要島嶼、11條獨流入海的河流。城區建成區面積53.67平方公里。,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34369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其中,男性321097人,女性313272人。按民族分,漢族373657人,占總人口的58.9%;黎族239330人,占總人口的37.7%;回族10275人,占總人口的1.6%;苗族4161人,占總人口的0.7%;壯族2458人,占總人口的0.4%;其他民族4488人,占總人口的0.7%。
(二)歷史人文。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杰地靈。1992年10月及次年11月,在三亞境內的落筆洞里,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萬年前的三亞人遺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島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它把海南人類歷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早在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三亞就序列于中國版圖。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又被稱為“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來1400年間,它與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聯系從未中斷。它曾是隋朝譙國冼太夫人的“湯沐邑”;唐朝大和尚鑒真漂流登岸和傳道講經之地;唐、宋兩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貶到三亞。中原衣冠人物之南來,客觀上在當地起了敷揚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諸多歷史悠久的人文勝跡,沉淀了三亞燦爛的歷史文化基礎。據歷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時期,三亞的經濟得于初步發展,棉紡業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黃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婦女學紡織技術的故事就是歷史的見證。明朝時期,還涌現出了“瓊州三星”之一的嶺南巨儒鐘芳。三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黎族打柴舞和崖城民歌于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黎族原始制陶等7項目分別于2007年和2009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鉆木取火等11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
(三)生態環境。全年空氣質量達標(AQI≤100)360天,空氣質量達標率98.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14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27微克每立方米。全市公園數47個,公園面積885.77公頃。土地總面積192150.71公頃。其中,山地64074公頃;丘陵48343公頃;臺地34722公頃;平原44936公頃;其他75.71公頃。造林面積97.12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2086公頃,綠地率37.9%。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12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78%。曾經榮獲“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美麗山水城市”等多項殊榮。
(四)自然風光。三亞地理環境極為獨特,是國內唯一一個可以同時領略熱帶雨林和海洋風光的城市。三亞三面環山,形成懷抱之勢,山、海、河三種美景自然融合,眾多山頭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灣和城市景觀的制高點。海水清澈、能見度高,水溫適中,全年適合游泳;三亞市區有三亞東、西兩條河流穿過而過,兩岸自然生長的紅樹林綠影婆娑,四季常青,生機盎然,是著名的白鷺棲息之地。美麗的自然風光,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三亞人居、旅游、度假的美麗天堂。
(五)革命傳統。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仲田嶺作為崖縣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為建立紅色革命武裝隊伍,加強蘇維埃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極其殘酷的斗爭環境下,根據瓊崖特委的指示,中共崖縣縣委遷到梅山,建立起抗日游擊根據地,發動組織人民群眾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成為一座眾志成城的堅強抗日堡壘。仲田嶺革命烈士紀念碑、梅山革命史館等都是三亞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三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自1987年升格為地級市以來,在31年的發展歷程中,三亞努力克服房地產泡沫、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緊緊抓住國際旅游島建設等重大機遇,已逐步從一個邊陲小城成長為國內外知名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特別是2018年以來,三亞以,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4·13”重要講話、中央12號文件精神,認真落實《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中央有關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改革開放的政策文件,抓緊推進涉及三亞的重點工作和先導性項目,力爭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當好標桿。
全年全市生產總值(GDP)677.86億元,比上年增長6.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5:16.6:72.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10億元,比上年增長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84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59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4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8元,增長7.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7元,增長8.0%;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9%。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