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愁的清明。
明代的北京,每至清明,人們帶著犧牲酒水、楮錢紙錠出城祭掃,一路上人流轎馬絡繹不絕。掃墓時,人們拜酹哭祭,為墳墓除草添土,焚燒楮錠,將紙錢壓在墳頭。宣泄完對逝者的哀思,百姓們并不在乎“子于是日哭,則不歌”的古訓,而要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踏青嬉游!兜劬┚拔锫浴肪矶d:“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扌o端,哀往樂回也。”
古人清明好插柳。清人楊韞華有詩云:“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毗鄰諸姐妹,一株斜插綠云翹。”人們買回柳條,或插于門前,或編好戴在頭上。對于不戴新柳的人,有民諺調侃道:“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明代北京人簪柳踏青,好游高梁橋。此橋建于元代,位于西直門外,每逢清明,春色秀美。所謂“夾岸高柳,絲絲到水。綠樹紺宇,酒旗亭臺,廣畝小池,蔭爽交匝……”
吸引人們至此踏青的不僅是詩畫般的景色,更有豐富多彩的表演: “厥有扒竿、筋斗、筋喇(彈撥說唱)、筒子(變戲法)、馬彈解數(馬術、雜技)、煙火、水嬉。”扒竿者“立竿三丈,裸而緣其頂”,人在高空如履平地般做著各種高難度動作。再看耍筒子者,置三筒在案,先示眾人以空,之后便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但見“發藏滿案,有鴿飛,有猴躍焉。”眨眼間,諸物“已復藏于空”。此外更有各式煙火,做成魚鱉等形狀,“燃而沒且出于溪,屢出則爆,中乃其兒雛,眾散,亦沒且出,煙焰滿溪也”(《帝京景物略》卷五)。這一切就如同一場盛大的嘉年華。
小學生五年級詩歌小報手抄
時間:2023-09-18 13:0:42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圖片
時間:2023-09-18 03:0:39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3-09-16 15:0:30三年級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
時間:2023-09-13 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