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的含義
1、安達即諳達,蒙古官名。
《黑龍江志稿?地理志》:“安達即諳達,蒙古官名。”
《清史稿?地理志》:“諳達,蒙古官名,無正譯!
《黑龍江鄉土志》:“諳達本蒙古官名!
偽康德3年《安達縣志》:“安達即諳達,為蒙古官名!
2、安達即諳達,為滿、蒙語,意為伙伴、朋友。
《清續文獻通考》:“安達即諳達,為蒙古語,無正譯。”
新《辭源》解釋諳達:“滿語,伙伴。清制:皇子六齡入學,選八旗武員嫻熟弓馬、清語者數人更番入衛教授,謂之諳達。體制稍次于師傅!
新《辭!方忉屩O達:“蒙古語、滿語中均有此名稱。亦作‘安答’或‘安達’,意為‘朋友’。古代我國北方若干民族,當甲乙兩人因交換信物而結成朋友時,即互稱‘安答’。清代在嫩江地區設布特哈總管衙門,所屬官員有‘諳達’,其職務是向鄂倫春人征收貂皮并供應所需物資。清末外地商人借用‘安達’名稱和鄂倫春人進行不等價交換,由‘安達’供給獵戶生活資料,而獵戶狩獵所得完全歸‘安達,所有。解放后,取締了不法商人,成立了供銷合作社,獵人稱社干部為‘新安達’!
關于諳達系布特哈總管衙門所屬官員,《黑龍江志稿》有這樣記載:“雅發罕(即步行)鄂倫春有布特哈官五員分治,三歲一易,號日諳達,歲以征貂至其境!
《黑龍江外記》有與此相同的記載。諳達一詞系蒙古語,
查《元史?太祖本紀》,有這段文字:“初,汪罕之父忽兒札胡思杯祿既卒,汪罕嗣位,多殺戮昆弟。其叔父菊兒[罕]帥兵與汪罕戰,逼于哈刺溫隘敗之;僅以百余騎脫走,奔于烈祖。烈祖親將兵逐菊兒[罕]走西夏,復奪部眾歸汪罕。汪罕德之,遂相與盟,稱為按答(按答,華言交物之友也)!迸c此相印證,《圣武親征錄》也有記載:“汪罕可汗始與葉速該可汗和好,相稱‘按答’(原注:交物之友)!薄八匀徽,由初汪可汗之父忽兒札胡思杯祿可汗既卒,汪可汗殺戮昆弟,其叔父菊兒可汗率兵與汪可汗戰,逼汪可汗于哈刺溫隘,敗之,僅以百余騎奔葉速該可汗,葉速該可汗親將兵逐菊兒可汗走西夏,復奪部眾歸之,汪可汗感德,遂盟按答!(此據王國維校注本)
綜述
安達即諳達,亦作安答、按答,為滿語安他卡的轉音,意為賓客、伙伴。蒙語、鄂倫春語通用之,意為朋友。安達最原始的意義是交換,以物易物搭成交物之友稱作安達。以后擴展為代表人或部落之間關系的賓朋、義兄弟等。清朝,統治北方的布特哈衙門,將其派往各部族地區征貢納稅的官員稱之為牧民的“諳達”,用“諳達”統治游牧部落,安達又是官員的名稱。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東鐵路橫穿杜爾伯特旗境,在當地設站時,因附近有諳達店,取其諧音稱安達站。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治時,因境內有安達站,故取名安達廳。民國2年(1913年),廳改縣,安達縣故此得名。
1960年,為開發油田,安達縣改為安達市(地級)。1964年,油田劃出設安達特區,為了保密,對外仍稱安達市;1965年恢復原安達縣制,安達市與安達縣并存。1979年,安達市改為大慶市,安達才專指安達縣、安達市。
小學生五年級詩歌小報手抄
時間:2023-09-18 13:0:42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圖片
時間:2023-09-18 03:0:39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3-09-16 15:0:30三年級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
時間:2023-09-13 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