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近三百個劇種,“中華之聲??2006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主要選了以下八大劇種??
評劇:流行于北京、天津和華北、東北各省,它源自河北東部一帶的“蓮花落”,并吸收京劇、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樂和表演發展而形成的。這個劇種從農村進入城市后,受到話劇和京劇的影響演了許多新戲,擅于表現小市民生活。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口語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氣息濃厚。
京。流行全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簧戲,曾一度稱為“平劇”,后改稱京劇。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節奏感強,創造了許多程式性的表演動作。演唱時講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樂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劇藝術體系,對各地劇種影響很大。
豫。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越劇:江南流行較廣、深受群眾歡迎的地方戲曲之一。發源于浙江一帶,即古越國所在地,故名越劇,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是由說唱藝術“落地唱書”發展而成的。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黃梅戲:安徽省地方劇種,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區,以黃梅采茶調為主的民間歌舞基礎發展而成。初以演出“兩小戲”、“三小戲”見長,后受青陽腔和徽調影響,逐漸發展為演出完本大戲。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動人,在表演上保持載歌載舞的特點,生活氣息濃厚。
秦腔:流行于我國西北地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劇種。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秦腔源于古代陜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是相當古老的劇種。
昆。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昆山腔,流行于江蘇昆山一帶。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昆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體系和獨特聲腔系統,曲調清新婉轉,表演優美動人。昆劇的音樂曲牌、表演舞蹈對其他劇種影響很大。
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劇種,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動地區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晉中一帶。中路梆子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風格。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行當劃分由來已久,對京劇劃分行當影響最大的,當數漢劇。漢劇共分為10種行當:一末、二凈、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雜。這十種行當所扮演角色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劇里邊的生行;凈與京劇里的凈是一樣的,指的是花臉;旦就是京劇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貼,是貼旦的簡稱,京劇在早期劃分行當,也包括貼旦在內,指的是比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稱二旦,例如現在京劇《紅娘》里扮演鶯鶯小姐的,就是貼旦。夫,扮演車夫、轎夫、馬童、衙役一類角色?偟恼f來,漢劇的這十種行當,劃分得比較細致,為京劇劃分行當,打下了基礎。京劇后來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型,似乎比較簡化精練,但每個大類之中,又包含若干小類,所以實際上是把這十種行當都包括在內了。不僅包括在內,而且更為細密嚴謹。唯一不同的是漢劇雖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當是末,而不是生。發展到京劇,生行就成為主要行當了。
小學生五年級詩歌小報手抄
時間:2023-09-18 13:0:42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圖片
時間:2023-09-18 03:0:39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3-09-16 15:0:30三年級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
時間:2023-09-13 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