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泰和水保站的實地實習認識,使我們更加全面更加直觀的了解了土壤侵蝕的嚴重性以及針對不同的土壤侵蝕類型必須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認識,加深了我們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
二、實習時間:
12月27日12月30日
三、實習地點:
泰和水保站建于1982年,地處文田開發區老虎山小流域,距縣城5公里,離井岡山火
車站3公里,105國道依旁而過。小流域面積6243畝,其中山地5155畝,老虎山水庫水面808畝,據1984年普查,水土流失面積2900畝,占山地面積56.2%,對此,我們遵守自然與經濟規律,對老虎山小流域進行了全面的規劃,綜合治理并以此為示范,促進全縣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展開。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昔日荒涼裸露的不毛之地,如今變得山清水秀,樹木蔥郁,形成了集水保治理,技術培訓,生態經濟為一體的的綜合性水保站。
泰和嚴重的水土流失使第四紀的紅壤變得板、粘、酸、瘦,“天晴一塊銅,下雨一包膿,遠看黃濛濛,近看水土流”就是當時的寫照,使植物難以生存,動物無處棲身,故有紅色沙漠之稱,按照水保法規及防治并重的原則,采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是植物覆蓋率由1984年的30%提高到現在的78%,入庫泥沙量減少了79%,昔日泥沙橫流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治理。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促進了資源的開發利用,自1986年以來逐步建立了以種、養為主,立體開發的生態農業體系。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又增添一批新的經濟亮點。
為了提高水?萍己亢唾Y源開發利用的合理性、永續性,對適應第四紀紅壤侵蝕劣地的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建立培訓基地,走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通過各地的交流,座談總結經驗,溝通信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拓展視野,更新知識。“發展是硬道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在新的世紀里,更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生態旅游業,尋求新思路,開創新局面。
四、實習內容:
二十七號下午兩點的中火車,我們懷著盼望的心情早早的就來到了火車站,不過儀器很多的,我們幾個人包了一輛面包車把儀器先運到火車站了,然后火車站那等同學會和的,黃博比我們要晚點過來的,他晚上過去的,先由魯博帶我們去的。下午過去把所有的事安排好了,第二天開始辦事的。整個實習分為兩個過程的,第一是老師帶著我們先把該講的講了,相關內容可分為如下幾個部分的。
(1)谷坊、竹節溝淤積厚度如何量測?
谷坊和竹節溝,這兩者的形式有點相似。谷坊是用不同材料(土、石、混凝土等)修筑的低于5m的攔沙壩,主要作用在于防止溝底下切。竹節溝是在山坡的等高線上挖一定深度的坑,一般為矩形,坑與坑之間要隔開來,這樣就像竹節一樣,所以就叫竹節溝。這兩者的作用都能夠將山坡上流下的水,和有機質及泥沙收集起來,為我們所用,這樣就能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我們在竹節溝上面種植一些植物以更有效地保持水土,因為里面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長,它們含有更多的有機質和水分。在這個過程我們肯定要清楚地知道它們里面泥土淤積的厚度,這個數據的測量就要通過人工了,因為挖谷坊、竹節溝時我們是知道它們的深度的,現在淤積之后我們分別測量露在上面的空余部分的高度的就行了。
(2)掌握南方(紅壤丘陵侵蝕區)常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有哪些?了解水工建筑物有哪三大件?
首先介紹一下南方常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馬尾松林、濕地松林、板栗林和馬尾松+板栗林)、3種層次結構(純草、純喬、喬-草)水庫的迎水坡,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良土壤的作用,是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實現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措施,也是我國江河治理和防洪減災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對減少徑流的正面效應主要是通過3個層次來實現:一是冠層的截留效應,二是地被物覆蓋減少徑流,三是防止土壤被沖刷。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與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對象是斜坡及溝道中的水土流失機理,即在水力,風力,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損失和破壞過程及工程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①山坡防護工程;②山溝治理工程;③山洪氣壓層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水工建筑物有水壩、溢洪道、涵洞、水壩迎、背坡面等等的一些知識。順著水壩我們看到的是我們水土保持的標志,還有關于老虎山的一些介紹,這里的關于水土保持的措施都是比較典型的,擋住水土流下的擋土墻,消力池等。說到消力池,這是水力學的一個概念,做起來也非常簡單,就是在水流經的下坡地建起一個高一點的陡坡就是了,這樣就能消除水的很大一部分水力,雖然簡單,但非常實用,是個不錯的水力措施。
(3)不同自然因素對土壤侵蝕的影響(感性認識其在自然界中的具體表現,尤其是植被、微地形)?
植被有減緩土壤侵蝕的作用,茂密的森林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并可消弱雨點對地面的擊濺侵蝕能力,枯枝落葉具有很高的涵蓄水分能力,對地面有保護作用。在各種雨強的情況下,一般侵蝕量與坡度呈正相關。水力侵蝕主要是在坡地上發生的。因此,地面坡度是決定徑流沖刷能力的基本因素,徑流的大小決定徑流數量、深度和速度,而速度大小又取決于地面坡度,在一定范圍內,地面坡度越大,徑流速度越大,土壤侵蝕也更為嚴重。
(4)徑流小區選址,硬件構造,可以觀測和測定那些項目,工作原理與優缺點:徑流小區選址要有一定的坡度,而且坡度要與當地地形適宜。徑流小區主體包括小區護埂、集流槽、引水管、量水設備(分流桶和集流桶)4部分。小區護埂應采用磚砌結構高標砂漿抹面,護埂寬0.15m,基礎深0.30m,高出地面0.30m,基礎兩側的同填土一定要夯實,防止徑流滲漏。護埂頂部做成有一定傾角的單面刃形斜坡,斜面朝外,如果小區相連,相連護埂應做成v字型,便于排水。同時需要注意避免踩踏而造成護埂破損,防止護埂處的降雨因滴濺進入小區內部,影響觀測精度。
(5)了解植被恢復的不同階段的群落景觀和生物種群構成?
1.地衣植物群落階段:巖石表面無土壤,光照強,溫度變化大,貧瘠而干燥。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最先出現的是地衣,而且是殼狀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機酸腐蝕了堅硬的巖石表面,再加之物理和化學風化作用,堅硬的巖石表面出現了一些細小顆粒,在地衣殘體的作用下,該細小顆粒有了有機的成分。其后葉狀地衣和枝狀地衣繼續作用巖石表層,使巖石表層更加松軟,巖石碎粒中有機質也逐漸增多。此時,地衣植物群落創造的較好的環境,反而不適合它自身的生存,但卻為較高等植物類群創造了較好條件。
2.苔蘚植物群落階段:在地衣群落發展的后期,開始出現了苔蘚植物。苔蘚植物與地衣相似,能夠忍受極端干旱的環境。苔蘚植物的殘體比地衣的大得多,苔蘚的生長可以積累更多的腐殖質,同時對巖石的改造作用更加強烈。巖石顆粒變得更細小,松軟層更厚,為土壤的發育和形成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3.草本植物群落階段:群落演替繼續向前發展,一些耐旱的植物群落開始侵入,如禾本科、菊科、薔薇科等一些植物。種子植物對環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強烈,小氣候和土壤條件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若氣候允許,該演替系列可以向木本群落方向演替。
4.灌木群落階段:草本群落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喜陽的灌木開始出現。它們常與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其后灌木數量大量增加,成為以灌木為優勢的群落。
5.喬木群落階段:灌木群落發展到一定時期,為喬木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喜陽的樹木開始增多。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就形成了森林。最后形成了當地大氣候相適應的喬木群落,形成了地帶性植被即頂級群落。
(6)徑流泥沙的自動觀測設施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徑流池內計算水量,只要知道前面或者后面部分是水量就可以算相應的水量或流走的泥沙量了,流進徑流池的是徑流量,總水量減去徑流量就是滲透量。通過栽種植被的樣區與裸露樣區流走的水量和泥沙量相比較可得知種植植物的成效率。
大學生單位實習證明格式模
時間:2023-09-16 03:0:16大學生暑假實習證明通用模
時間:2023-09-19 16:0:03大學畢業生實習證明模板(
時間:2023-09-20 00:0:40大學生畢業實習證明通用模
時間:2023-09-14 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