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行王禹偁閱讀答案翻譯
更新:2023-09-16 16:56:31 高考升學網
村行王禹?閱讀答案翻譯,是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王禹?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以多彩之筆逼真地描繪出了山野間迷人的景色,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原文:
村行
王禹?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村行字詞解釋:
⑴信馬:騎著馬隨意行走。野興: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樂趣。
⑵晚籟:指秋聲;[,大自然的聲響。
⑶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葉喬木,木質優良,葉含紅色。
⑷蕎麥: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開白色小花,果實呈黑紅色三棱狀。
⑸原樹:原野上的樹。原,原野。
村行翻譯:
馬兒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黃,任由馬匹自由地行走興致悠長。
千萬的山谷回蕩著聲響靜聽夜,看數座山峰在夕陽下默默無語。
棠梨的落葉紅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氣撲鼻的蕎麥花啊潔白如雪。
是什么讓我在吟詩時忽覺惆悵,原來鄉村小橋像極了我的家鄉!
村行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詩從首聯到尾聯,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變化 ? 請聯系全詩進行分析。(3分)
(2)這首詩寫景有什么特色?請結合全詩作簡要的分析。
答案:
(1)作者村行本是“野興長”,卻觸景生情,看到“村橋原樹”卻想起了自己的故鄉因此而“忽惆悵”。前后的情感變化,突觸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此題中有“野興長”“忽惆悵”、“觸景生情”、“思鄉之情”三個得分點。
(2)視覺、聽覺、嗅覺相結合(1分),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襯托、映襯),(1分)擬人的手法(1分),通過對“晚籟”、“山峰”、“斜陽”、“落葉”、“蕎麥花”的描寫,描繪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香,格調亮麗、富有詩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圖。(1分)
村行創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得罪了宋太宗,貶官商州,任商州團練副使。在王禹?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寫下二百余首詩,占其全部詩作的三分之一,許多藝術水平較高的詩都作于此時。王禹?的代表作《村行》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作于淳化三年。
村行賞析:
《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詩,是王禹?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年)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時寫的。寫的是山村的傍晚景色,季節是秋天。詩中的內容大概是說詩人騎在馬上,安閑地欣賞著,沿途的風光,聽黃昏時山谷的聲響。
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里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
詩中首先細致地描寫了秋天的景色,然后再借眼前村莊里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以觸景生情的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的喜愛和家鄉的懷念,這種觸景生情的寫作方法,是先描寫眼前的景物,接著抒發自己因這些景物而產生的思想感情,這樣能令全文結構更有條理,而且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這首詩的首段是寫作者騎著馬,欣賞秋天的風景,本是一件樂事,但后來卻因為看見小橋和樹木,想起故鄉,這樣能使詩中的首段和末段作出對比,使讀者更能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個人資料:
王禹?(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后又遷蘄州病死。
王禹?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