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圖 杜甫_八陣圖的詩意
更新:2023-09-18 12:33:40 高考升學網
八陣圖 杜甫_八陣圖的詩意,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這篇八陣圖 杜甫_八陣圖的詩意由大學高考網成輯整理,望大家喜歡。
八陣圖的詩意: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詞語注釋:
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三分國:指魏、蜀、吳三國。
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作品譯文: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賞析】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歷元年(766)。“八陣圖”,指由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
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后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赍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后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以上這篇八陣圖 杜甫_八陣圖的詩意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詩詞,詩歌盡在:望大家多支持本網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