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目的:
為了解紅色教育基地的革命歷史,加強與過去紅色記憶的聯系,本團隊于8月30日前往湖南省寧鄉縣劉少奇同志故居,追尋革命偉人的歷史足跡。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黨政軍民共同創造的極具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實踐中,紅色文化也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理想和信仰拼搏奮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就高校而言,應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用紅色文化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因為紅色文化自身具有的真實性、鮮活性、激勵性、歷史性等特點,注定了要比傳統意義上的理論教材更加生動,更能夠讓大學生廣泛接受和認可,尤其是將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有機融合,更能發揮教育作用。比如,臨沂大學實施了“紅色育人工程”,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沂蒙精神”這一“紅魂”,進一步拉近了大學生與紅色文化的距離,起到了“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實踐內容:
為對本次實踐活動有充分準備,我們事先查找了有關劉少奇同志的生平信息,以及故居所在家鄉。
1、劉少奇生平介紹:
(1)劉少奇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劉少奇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80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五中全會為恢復他的名譽作了專門的決定。他的主要著作收入了《劉少奇選集》。
(2)主要成就:他在制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針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作了《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并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56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作政治報告,為新時期的發展和黨的建設規定了方向。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六十年代初期,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嚴重的困難,劉少奇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參與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從1963年到1966年,他先后到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塞、越南、朝鮮、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進行了友好訪問。
2、劉少奇故居
了解了這些信息后,我們先規劃了去花明樓的時間和基本路線。
8月30日早晨,從長沙芙蓉區出發,向東南方向經過岳麓區大約1個多小時的路途到達花明樓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一路上,綠樹掩映,青色的柏油馬路隱去在一座又一座的山后面,時不時看到人家坐落在那一片綠色中央,周圍是農田水塘,一派煙火氣息。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劉少奇同志的故居是否也是這樣一處佳處,也不僅遐想,劉少奇同志是否也曾在返鄉的途中,做著車,看著這同樣的風景云煙。
到了之后,一個高大的“劉少奇故里”的門樓老遠就能看到。走進大門就是一條寬闊的臺階,中間一條翠柏生氣勃勃,兩邊高大的松樹象列隊士兵莊嚴肅穆。順著臺階向上,一尊高高的劉少奇全身銅像立在高處,既非常偉大,又顯得和藹可親。銅像廣場上剛好有高一的新生,身穿迷彩制服,在劉少奇同志的雕塑前宣誓。綠色的迷彩服,炎熱的夏天,身旁還有無數同樣瞻仰雕塑的游人,這一切莊嚴的凜然肅穆。
向前走過一個山坡,轉過一個彎,前面是一幢高大的建筑,掛的匾額是“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走進紀念館里面布置著劉少奇從少年成長到從事革命工作數十年的歷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劉少奇在文革中被打成叛徒、工賊、內奸,修正主義分子。一個共和國的主席要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毫無作用時的無奈。在全國山河一片紅的形勢下,1968年10月,中央八屆十二中全會表決通過“對叛徒、工賊、內奸劉少奇進行審查的決定”時,時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中央委員的陳少敏沒有舉手同意。還有長春市干部史云峰在街貼出為劉少奇平反的傳單。還有被關在獄中的遼寧女干部張志新寫出要糾正強加給《論共產黨員修養》的錯誤的罪名。還有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對劉少奇冤案進行平反,為劉少奇召開追悼會時,鄧小平拉著王光美的手說:“是好事,是勝利!
參觀過劉少奇紀念后,就是參觀劉少奇故居。一幢黃土墻青瓦頂的普通農房,門前一個清澈的池塘。門上橫掛著1980年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劉少奇同志故居”匾額,故居內的床是傳統雕花木床,房間眾多。隨著人流穿過一道又一道的門,就這樣把劉少奇少年時期的時光一一緬懷。
總的來說,最令人影響深刻的是故居里其中一間屋子陳列的劉少奇同志穿過的雨衣雨鞋,還有紀念館里擺放著的他生前穿過的棉褲,破的讓人心酸。
實踐結果:
大家在參觀的同時向講解員虛心請教相關革命歷史,瞻仰各種革命文物,仔細觀看承載紅色記憶的珍貴歷史照片,為接下來的講解志愿服務做充足的準備。之后,實踐隊員充分利用館內大量圖片及其文字標識,發揮自己對歷史的了解為參觀游客展示了一幕幕鮮活的歷史場景,使大家重溫了紅色革命經典。在我院實踐隊員的解說下,大家駐足瞻仰,流露出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參觀后,很多人對中國傳統南方故居有了大概了解,對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認知。
本次參觀革命遺跡的活動有利于在大學生心中樹立和發揚革命的寶貴精神,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
最主要的是了解到劉少奇同志堅忍不拔的品格,為了新中國的建設所付出的的艱辛努力,領略他的個人風采與魅力。
實踐總結和體會:
劉少奇故里景區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經營,功能日趨完善,把劉少奇故里景區打造成享譽中外的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和修身養性的精神家園。但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外部交通環境不優
作為全國十大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日均接待觀眾6000人次以上,年均接待海內外觀眾超過200萬人次,便捷的交通成了少奇故里景區對外開放的首要條件,目前有三大問題值得引起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二是公交線路是空白。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目前尚無市縣公交車輛運行,迅速開通省會長沙城區至花明樓景區的公交線路迫在眉睫。
三是急待修建景區汽車站。從花明樓鎮往返寧鄉和長沙的社會客運車輛在景區和集鎮亂挺亂靠,嚴重影響了景區和集鎮的交通秩序。零散游客和農民兄弟往返花明樓無處候車,雨雪天氣更是苦不堪言,請求市政府和相關部門按照有關政策盡快在花明樓鎮選址興建汽車客運站,使人民群眾出行便捷。
2、事業發展資金不足
按照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發出《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精神,少奇館主動提前在3月18日正式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后,按政策規定由中央財政全額補償的門票收入至今尚未到位。
3、教育功能設施有待完善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雖然宣傳教育設施初具規模,但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網站建設落后,數字虛擬博物館建設勢在必行。二是宣傳教育仍然停留在開門迎賓的傳統模式,流動展覽館的建設大勢所趨。要通過流動展覽的形式走出館門,走向社會,把少奇光輝思想和不朽精神送到社區、工廠、部隊、學校、工地、鄉村。三是面對成倍增長的客流和錯宗復雜的安防形勢,安檢設施必須增設。
總的來說,對于紅色教育,光是參觀紅色故居是不夠的,要將紅色精神一代代傳遞和發揚。
大學生志愿活動實踐報告范
時間:2023-09-19 03:0:43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2023-09-14 18:0:07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2023-09-17 18:0:12大學生假期實踐總結報告范
時間:2023-09-14 1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