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升,人們對社會保險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很多沒有在用人單位參保的靈活就業者,也想要為自己上一份社會保險。本期醫保百事通,就專門對我市靈活就業人員通過個人窗口繳費參保的有關政策規定、參保繳費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相關事項等進行了梳理,方便讀者更便捷的參保。
個人繳費人員參保范圍
按照市人力社保局《關于進一步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繳費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津人社局發〔2014〕58號)規定,無論是本市人還是外地人,無論是城鎮戶口還是農業戶口,在本市靈活就業的,都可以在個人繳費窗口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個人繳費人員首次辦理參保繳費流程
首次參保的人員,辦理參保手續時,需要攜帶身份證和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到區縣社保分中心打印《社會保險繳費通知單》(一式兩聯),再到社保協議服務銀行繳費,可以按月、按季、按年進行繳費。個人繳費辦理時間是每月1日至15日。目前,可以繳費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天津銀行、光大銀行、農商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濱海農商銀行、渤海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
續接繳費人員辦理參保繳費流程
續接繳費是指以前參加過社會保險,后來因為種種原因間斷了,現在再次參保的個人繳費人員。續接繳費人員在個人繳費窗口辦理繳費時,需要攜帶身份證和戶口本的原件及復印件、《職工養老保險手冊》;與用人單位終止、解除勞動合同,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兩個月內的人員還需要攜帶《天津市城鎮勞動者就、失業證》,到區縣社保分中心個人繳費窗口填寫《天津市社會保險個人繳費申報單》,辦理參保登記手續,核定繳費金額,打印《社會保險繳費通知單》(一式兩聯)。再憑繳費通知單,到社保協議服務銀行繳費。辦理時間也是每月1日至15日。
個人繳費人員繳納養老和醫療的標準
個人繳費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范圍,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每年年初公布,按照繳費基數的20%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費。其中12%記入統籌基金,8%記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6047元,按照6047元繳費確有困難的,可在6047元與2912元之間選擇確定繳費基數;)
今年自1月1日起,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有所變化。原按7.3%繳納基本醫療保險的困難企業和城鎮個人,繳費比例調整為8%。(的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為2912元。)
多種措施為個人繳費人員提供方便
為緩解個人繳費窗口壓力,減少參保人員等候時間,市社保中心采取多種措施確保個人參保人員順利繳費。如,在分中心經辦大廳配備了個人自助繳費機,設立咨詢臺,由專人引導或協助繳費;持中國銀行、天津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光大銀行社會保障卡的個人繳費人員,在簽訂個人網上申報協議后,領取個人電子認證證書,通過互聯網辦理申報繳費業務,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繳費申報與繳費結算;提前打印繳費通知單,分發到街道勞服中心、職介機構等,個人參保人員可以直接到街道勞服中心或職介機構等部門領取繳費通知單后再到指定銀行進行繳費等等,減少參保人員等候時間。
為進一步方便個人參保繳費人員,市社保中心還新推出了個人繳費快捷通道和社會保障卡采集信息兩項參保繳費便民措施。
個人繳費快捷通道。本市各類靈活就業繳費人員可就近選擇區縣社保分中心辦理參保繳費,打破了以前只能在戶籍地或存檔地參保繳費的區域限制,跨區縣繳費不再轉移社會保險關系。
社會保障卡采集參保人員信息。本市個人繳費窗口繳費的各類靈活就業人員,在社保分中心辦理參保登記或續接繳費時,可直接使用社會保障卡采集參保人員信息,這是繼推出使用身份證采集參保信息后的又一便民舉措,拓展了社會保障卡的功能,提高了辦事效率。
個人繳費人員應該注意的事項
首次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人員應當申辦社保卡,可于繳費次月到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街(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辦理社保卡。
按照本市政策規定,首次繳納醫療保險費的和曾經參加過醫療保險,但間斷繳費超過3個月以上的人員,享受醫保待遇都有6個月的等待期。
首次參保的,繳費時間假設是1月份,他需要連續繳費6個月,從7月份發生的醫療費才可以報銷。
間斷繳費超過3個月的,也就是說,個人參保人員曾經參加過醫療保險,但是后來間斷繳費超過3個月以上了,再次繳費也是需要等待6個月才能看病報銷。
特殊情況沒有等待期,如與用人單位終止、解除勞動合同兩個月內參加醫療保險,或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兩個月內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不設待遇等待期,自繳費之月起享受醫保待遇。
所以提醒廣大個人繳費人員要注意兩點:第一,要連續繳費,否則間斷3個月就要有6個月的等待期。第二,一定要到醫保定點醫院、藥店就醫購藥,否則,醫保不予報銷。
個人繳費人員退休后享受醫保待遇規定
按照本市醫保規定,醫療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及其實際繳費年限,合計男滿25年、女滿20年的,且實際繳費年限滿5年的,退休后按規定可以享受相應的醫保待遇。如退休時醫療保險繳費年限不足上述年限,補足年限后,可以享受醫保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