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審計署發布公告稱,全國社保基金會自營指數化投資的標的指數范圍較窄,近年投資收益欠佳。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和路徑日益豐富的情況下,社;饒猿忠宰誀I方式進行指數化投資。其結果是,到,社;饡誀I指數化投資組合虧損共計69.53億元,其中虧損14.7億元。
上述公告一出,立即被不少媒體以“社;鹚哪晏潛p70億元”為題加以廣泛報道,也再次引發了公眾對社保基金投資效能的關注和質疑。
其實,正如審計署公告所表述的那樣,所謂“四年虧損近70億元”特指的是社保基金在自營指數化投資這一領域的投資業績。而在社保基金廣泛的投資領域中,指數化投資所占比例相對有限,這一領域虧損并不意味著社;鹫w虧損。相反,在過去四年間,受益于其他領域投資的良好表現,社保基金整體而言仍保持著較高的收益率。
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歐美模式作為全球社;鹬髁鞴芾砟J街,借助指數基金進行投資,憑借其高度規避非系統性風險、被動跟蹤投資降低交易成本,以及規避內幕交易、短線操作等顯著優勢,已成為此類基金最主要的資產配置路徑,并在實踐中取得不俗業績。受到社保資金委托的外部指數基金,也成為這些歐美社;鸬闹匾顿Y“外腦”。
相比之下,國內社;饏s因為堅持自營方式進行指數化投資,而非運用外部指數基金或委托投資指數化產品,導致表現欠佳。這種“自力更生”和“拿來主義”在事件中的巨大反差,實在耐人尋味。
仔細分析,除去指數化投資屬于新興領域,社;鹑狈ν顿Y經驗這一表面理由之外,社;鹈鎸B續虧損,依舊堅持自營指數化投資,至少基于兩方面深層次考量:其一便是社;鸾陙碛闹饕緩,依舊是憑借“國家隊”的規模和信息優勢,從不少個股中投資賺取超額收益。
尤其對于一些赴海外上市而廣受市場認可的大型國企,社;鸶鼘覍页蔀榛顿Y者,從這種幾乎穩賺不賠的生意中獲得大量收入。既然在個股領域可以輕松獲利,加上跑贏通脹的業績考核壓力,社;鹩趾雾氋M力不討好地在指數化投資領域進行升級換代,而面臨因大盤疲軟而引發的可能損失呢?
同時,盡管國內A股市場近年來結構日益多元,指數化基金及產品也日益豐富,但市場整體有效性和現有指數產品的設計合理性,仍受到眾多機構的懷疑;谝幈芨蟛僮黠L險的考慮,社保基金不愿擴大指數化投資范圍,而堅持自己親手建立、知根知底的自營投資組合,也在意料之中。
此外,對社;鸲,其建立自營指數化投資組合的努力,本身也是為了適應中國股票市場尚待完善的宏觀背景。為此,社;鹨步⒘讼鄳幕A性研究和管理團隊。而在前期已持續投入不少資源的情況下,斷然舍棄已有成果,重新轉向外包模式,這也絕非易事。
既如此,面對來自國家審計署的批評,社;鸸倘粦敵吻寤臼聦,更重要的則是認真思考自身面臨的投資悖論,即應該如何審視指數化投資在現階段社;鸸芾碇兴缪莸慕巧偷匚,以及如何在最大程度規避沉落成本的情況下,引入外部指數基金或產品,盡快改善指數投資領域的業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