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小編的資料收集發現,我國城鄉養老保險實施正式并軌政策 近日,財政部與人社部印發《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在26日的發布會上表示,農村居民與城鄉居民繳費上限均提高至2000塊,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如果有經濟能力可以按更高的標準交費,以后可以獲得更多的養老金。
此外,合并后,農民進城變為城鎮人口,過去的權益累計得以保留,在城鄉之間轉移的群體將獲益。
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啟動試點以來,已經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截至底,全國新農保、城居保參保人數已達4.98億人,其中領取待遇人數達1.38億人,加上職工養老保險,合計覆蓋了8.2億人。
城鄉繳費同一標準
日前,人社部、財政部召開的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會議,指出我國雖然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養老保險計劃,但是一些矛盾也暴露出來:
一是新農保與城居保分別實施,存在著相關政策不盡一致、標準高低錯落、管理資源分散等問題;二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內部,以及與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缺乏銜接政策,不利于勞動力和人口流動過程中的權益保障。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主任熊軍認為,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有著相似的模式,都是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是另一種模式,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構成,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基金水平和福利待遇。
新農保待遇標準由兩方面構成,一是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中央財政統一補助每人每月55塊錢,地方政府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提高待遇標準。
另外一部分待遇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在60歲以前繳納養老保險費,再加上政府的補貼和其他方面,比如村集體經濟的補助,都進入到個人賬戶,在達到60歲以后,把所有儲存額累計起來,除以一個系數作為每個月發放的標準。
與55元“零花錢”相比,真正決定農村老人生活待遇的,是個人賬戶累計部分,交的多最后得到的待遇高。
過去新農保繳費五檔標準,每年從100元到500元,城鎮居民交費十檔標準,每年從100元到1000元。即使個人有多繳納養老金的意愿,農村居民仍然與城鎮居民相差近一倍。
再加上這兩項制度才剛剛在全國推行開來,個人賬戶積累的比重非常小,現在全國新農保和城居?傆嫹e累個人賬戶只有不到2800億,每個人平均不到800塊錢。
而在這幾年當中真正進入60歲以后年齡的人也不多,他們只有一兩年個人賬戶的積累,這部分計算下來全國平均支付標準只有八十幾塊錢。
據胡曉義介紹,兩項制度合并后,保留原來100-1000元的繳費標準,同時又增加了1500元和2000元兩檔標準。這樣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如果有經濟能力可以按更高的標準交費,以后可以獲得更多的養老金,賦予城鄉居民更平等的選擇權。
養老金累計結余31000億元
農村和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起來,最大的收益群體是在城鄉之間流動、轉移的群體,同時還包括農民工及其家屬。
對于進城務工人員,用人單位和個人要按一定比例繳納職工養老保險,銜接辦法出臺后,以前在農村繳納的個人繳費、政府繳費補助、集體經濟補助,都可以進入個人賬戶。將來如果在城鎮交費滿15年,可以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全部打入個人賬戶一并計算。
有關養老金缺口的問題,胡曉義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現金流,也就是現在資金是否平衡;另一方面是對遠期的預判,也就是養老金未來的支付能力。
根據會上發布的數據,全國職工養老保險的總收入將近22500億元,支出18400億元,當期的結余為4000多億。累計結余將近28000億元,加上新農保、城居保3000億元的資金結余,總量達到31000億。
“養老金收支缺口是指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養老資金收與支的差額,而測算養老基金的收和支需要很多假設條件,測算結果對假設條件也很敏感。”熊軍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步加重,養老基金的收支壓力將逐步加大,需要采取多種政策措施來實現養老基金的長期收支平衡。例如完善個人賬戶,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壯大國家養老儲備基金等。”
胡曉義稱,受到投資渠道的限制,基本養老金的收益情況確實不理想,F在正在研究把基本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和保值增值納入到養老保險的頂層設計中。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熊軍表示,目前基礎養老金還是由地方政府發放,未來過渡到全國統籌后,將方便結余續轉的同時,也增強其抗風險能力。
在籌資渠道方面,這次將公益慈善組織也計入到個人賬戶。胡曉義表示,這是總結公益慈善組織對困難群體資助的試點經驗,但是這部分資金來源是否能夠免稅,需要走哪些財務程序還沒有具體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