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受主辦方全國居家養老調查組委會以及中國保險學會的邀請,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拉美所的黨委書記、所長鄭秉文介紹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目標、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以及商業保險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現行養老制度無法持續
鄭秉文說,養老保險制度和養老產業負責的是養老的兩個部分,養老保險制度提供資金來源,養老產業提供服務來源。有錢卻沒有服務提供,或者特別匱乏導致價格高昂,不行。沒有錢,養老服務提供得再好,替代率也會很低,大家根本就消費不起,同樣不行。
鄭秉文把養老保險制度界定為充足性、可持續性和多元性三個方面。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同樣是這樣三個目標。鄭秉文認為目前的新農保與其說是保險制度,不如說是一個社會救助制度,沒有太多的保險特征。比如六十歲以上農民拿的55塊錢跟以往的保險記錄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唯一的要求,是參保人如果有成年子女,一定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然而這樣一個近似社會救助的保險制度也面臨替代率下降的情況。新農保建立的時候,是當時農村居民純收入的12.5%,替代率就可以說12.5%。五年之后的今天是8.3%。鄭秉文指出,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基本保險制度的替代率都在下降,但是如果替代率過高,要導致一個國家財政的破產,比如希臘。因此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替代率非常重要,如果太高了國家破產,太低了制度破產。
充足性則是指養老保險三大支柱的整體替代率。比如希臘第一支柱也就是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為97%,而美國僅為37%。但是由于美國的金融工具特別發達。尤其養老產品,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養老產品特別發達,使得美國的老年貧困率是12%。
鄭秉文指出,老齡化加上一胎化,導致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技術和設計沒有一個巨大的緩沖空間,這個制度是不可持續的。
關于多元性則是指養老保險的幾個組成部分。2005年世界銀行將養老保險體制由傳統的三大支柱擴充為五大支柱,加了一個零支柱,來自于財政的社會養老金。最后又加了一個強制性的賬戶養老金。鄭秉文認為目前我國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存在很多問題,還達不到多元化的目標。
居家養老方式形勢嚴峻
養老產業的發展解決是服務提供問題。目前國內居家養老還是非常普遍的這樣一個養老方式。但是鄭秉文認為我國的居家養老面臨的形勢比發達國家要嚴峻得多。第一,空巢家庭特別多。第二是失獨家庭。兩個群體加在一起,讓中國人居家養老很難受。到了八十歲以上的時候,活得很難。
社區養老方面,新的小區還可以,舊的小區問題是非常多的。舊的小區,社區養老沒有空間,沒有資金,沒有渠道。鄭秉文比較推崇由公共平臺提供稅收支持的虛擬養老院模式。至于機構養老,鄭秉文認為目前整體的發展態勢比較好。
鄭秉文強調了商業保險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當中的作用。首先是提高替代率,其次是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第三是提供服務,將新農合,委托給商業保險。
鄭秉文還肯定了養老保障和養老產業之間相輔相成的互動作用,認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將要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當中的一個重要保障。最后鄭秉文談到商業保險因素,社會保險的因素以及養老產業的發展重要的是模式的選擇,一旦啟動,沒有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