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保、城居保并軌,引起人們對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更多關注。到底,新農保、城居保覆蓋人數達到4.98億人,其中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城鄉老年居民1.38億,這些老人的月人均養老金僅為81元,全年不到1000元。55元的國家基礎養老金4年多未曾上調。同期,企業退休職工月人均養老金約2000元;農村低保每人每年2200多元;扶貧標準為人均純收入2300元。
今年兩會的最后一個精彩的休止符——總理記者招待會上,當有記者問我國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的構建問題時,總理坦言今后將提高基礎養老金的標準?偫磉@樣說是有現實依據的,也就是新聞媒體報道中把基礎養老金和企業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以及農村低保的年標準做對比后得出的數字。
客觀的說,無論是城居保還是新農保,其保障標準都不是太高,尤其是基礎養老金這塊,因為是國家、地方政府、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幾項綜合構成,所以國家財政補貼占了大部分,大約是55塊錢左右,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和個人繳費,新農保滿六十的人群應該能拿到每月七八十元的養老金,這是按一百元的最低繳費檔次來計算的。
當然,我們國家鼓勵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所以如果選擇每月七八百元的繳費檔次,六十歲以后所得每月養老金也還是一筆比較客觀的數字。但是在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之前,這些計算都是在忽略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純數學計算的狀態下得出的結論,如果要是結合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等因素,其實新農保和城居保的保障能力還是非常差的,就像在兩會期間有代表委員說的那樣:現在即使在農村,每月六七十的養老金也已經捉襟見肘了,還不夠老頭老太太趕一次集市的……所以說提高基礎養老金的標準勢在必行。
但是這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國家繳費人群雖然比較多,但是同樣領取待遇的人群也非常多,而且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國家在養老保障以及社會民生事業方面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所以即使是提高基礎養老金待遇標準,其實也不必抱有太高希望,因為即使每人提高10塊錢的標準,對于一個像四川這樣的人口大省來說,也要在省級財政上多支出六七個億,這無論對于國家還是地方政府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所以今年有代表委員提出,要從大型國企上交的利潤中切出更多的“蛋糕”投入到社會保障資金中去,同時要和銀行展開談判,把社會保障基金盤活,收益最大化,不能老是讓天量的資金躺在銀行里貶值或者被銀行拿來當作金融工具進行投資,而賺取豐厚利潤之后卻沒有利益分成,這是不公平的。
當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相信中央政府在民生投入上的資金會更多,但現階段,如何借助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合并統籌的機會,提高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繳費檔次,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多繳費,常繳費,建立起一個持續繳費,收支平衡有盈余的社保體系,是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任務,而我們相信目前這種養老保險比不上吃低保的尷尬也很快將成為歷史。(作者:蘇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