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立項建設的重點高校之一,現隸屬教育部。
學校前身是1931年誕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創建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曾先后多次遷址更名。1958年遷址西安,1966年轉為地方建制,1988年定為現名。
七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是國家“一五”重點建設的項目之一;1959年中央批準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以“西軍電”聞名海內外。毛澤東同志曾先后兩次為學校題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樸素”。
學校建設有南北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38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13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近300余萬冊,F有各類學生40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碩士研究生7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設有研究生院及通信工程學院等13個學院,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覆蓋6個二級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信息與通信工程”全國排名第2,“電子科學與技術”全國排名第6,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博士學位授權點,6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3個本科專業,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有3個國家人才培養及教學基地、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匯聚了一支政治素質優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F有教職工3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70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1000余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10人,博士生導師169人,碩士生導師53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特聘、講座教授5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9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光華科技獎獲得者26人,“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獲得者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6人,陜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7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6人。
學校不斷地創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效果成果。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40門。近三年來,學校本科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普及率高,獲得各類省級、國家級學科和科技競賽獎500余項。近年來,研究生和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和98%以上,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面向國家信息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系統研制、科技開發方面取得了許多高水平研究成果,為推動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與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建設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學科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6個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陜西省技術轉移中心。先后承擔了“863”、“973”、創新工程等1600余項重點項目,產生了一批標志性的研究成果。
學校十分注重產學研相結合,著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先后與IBM、HP、TI、Intel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建了35個聯合共建實驗室;成立了產業集團,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學校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積極開展國際國內的交流與合作,與近40所國際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關系。建有2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引智基地,與國內電子、航空行業的10余個研究所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積極開展創新性項目的研究開發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
建校七十多年來,學校始終站在民族復興的潮頭,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投身于民族電子工業振興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先后為國家培養了十萬余名畢業生,產生了100多位解放軍將領,成長起了10余名院士,數十位科研院所所長和大學校長以及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國際GSM獎獲得者李默芳、歐洲科學院院士、著名的納米技術專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飛船副總設計師楊宏等一大批IT行業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干等。
面向知識經濟和數字化時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繼往開來,創新圖強,為把學校建成一所特色鮮明、研究型、開放式,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斗!
西安石油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30西安石油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19陜西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07西安財經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