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山東高考作文題目都會成為語文卷的焦點話題,高考作文在整個卷面分占比非常大,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那么我們在平時做高考作文材料收集的時候需要做哪些準備呢、高考作文如何審題呢?本文高考升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山東高考作文比較熱門的素材、以及2020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相關知識。
阻斷“網絡噴子”的“飛沫”傳播
來源:人民網
疫情面前,佩戴口罩是阻斷新冠病毒飛沫傳播的重要措施。不過,還有一種“飛沫傳播”遠不是醫學防護就能解決的。
疫情發生以來,網上有謾罵湖北人民的,有叫罵卡點防控人員的,有辱罵鐘南山院士的,有咒罵援鄂醫療隊的……更普遍的,有責罵國家救援不力的,叫罵醫療技術落后的,唾罵官員無知無能的,斥罵限制出行自由的,臭罵法律法規制度的……反正在他們眼里,“洪桐縣里無好人”,所有人都是“病毒”。
這些“飛沫”產生于網絡時代的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群體顯著的特征就是運用語言暴力,見什么就噴什么,有時完全不動腦筋,有時搬出一堆歪理,有時純粹人云亦云,到處亂噴、飛沫四濺,也被網民們稱為“網絡噴子”。
疫情洶涌,上網開罵是最簡單的宣泄方式?墒,開罵既不同于嚴厲的批評,更對解決疫情毫無幫助。在疫情面前,以一種無知者無畏的態度隨意開噴,既沒有公民的教養,也缺乏譴責的資格。對網絡生態來說,網上開罵很容易誘發偏向性的情緒傳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種語言暴力與建設網絡生態文明格格不入,而且嚴重擾亂了網絡空間信息傳播秩序,影響了廣大網民對正常信息的需求。
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誰都不能置身事外。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激勵,而不是冷嘲熱諷、為人涼薄、滿嘴污穢的謾罵。這個時候,對“噴子”的縱容就是對自己身心的傷害,對“噴子”的容忍就是對防控大局的悖離。
一個開放的網絡空間,需要包容多種聲音。但是,言論自由是有底線的,既有社會道德底線和良心底線,更有法律底線。用法律阻斷“網絡噴子”的“飛沫”,既符合當下萬眾一心戰疫情的短期需要,也符合建設清朗網絡空間、維護廣大網民切身利益的長遠需要。
網絡絕不是法外之地——既然想要“享受”宣泄開罵的快感,就要老實接受法律嚴懲的痛感。
獎勵醫務人員,就該拿出稀缺資源
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舉國上下仍在抗擊疫情,一些地方為“逆行者”們出臺的獎勵措施已經公布。如湖北公布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參加2020年中考時,可在其錄取總分基礎上增加10分錄取;如四川宣布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子女提供一次按意愿選擇學校機會;河南省也宣布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入學時可享受一次照顧等等。
這些政策初衷雖好,但在網絡上并不是沒有爭議。比如就有人認為,中考加分可能傷及教育公平,對其他考生不公平。
毋庸諱言,對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所有“逆行者”,如快遞小哥、外賣騎士、網約車司機、志愿者、工人、警察等,都該有所獎勵。就以醫護人員來說,據統計已有1700多名被感染,多名因公殉職,就在昨天,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殉職也在網絡引發齊聲哀悼。“逆行者”所面臨的,是一滴飛沫、一個傷口就可能致命的險境。對他們進行獎勵,這不是交換,更不是買賣,他們走向疫區時義無反顧,沒有人提私人要求,唯愿平安歸來與家人團聚。這時,解除他們的掛念擔憂,這是社會的良心,也是一個社會的本分。
加分關照子女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因為有人認為其可能傷及教育公平。公平是一個社會價值倫理最的元素,尤其是在競爭性領域的公平議題,極容易引發社會討論。但是,教育公平也是嵌入社會公平的一個子命題,從社會全景觀察,拿出部分社會資源進行獎勵,既是理所應當,也是必選項,是社會維系其正常運轉必須支付的“成本”。
給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加分之所以引發討論,是因為社會知道教育資源是個稀缺資源。但獎勵的內容,就應當是緊缺資源。就以有人提議的金錢獎勵來說,如果要對得起、配得上醫務人員的付出,也必將是一筆巨大的社會公共財富。只要獎勵,必然涉及他人利益,必然拿出一部分公共利益。
但在疫情之下,“逆行者”以生命維護公共利益,社會當然應該用緊缺的、關鍵性的資源進行獎勵,若只是無足輕重且其他人都滿不在乎的社會資源,那么何以激勵,何以明確社會的價值導向?
在更大的公平框架內,其他群體同樣不能落下。比如工人、環衛工、快遞小哥、外賣騎士等,在關鍵時刻可以說是他們用生命證明了他們與一座城市命運與共,還有什么能比這些更能證明他們值得被城市接納?那么,這些人是不是理所應當地解決落戶問題,是不是應該讓他們感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
給醫護人員子女加分雖然引發了討論,但這種討論是值得的。這對社會是個提醒,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人,社會不吝贊美,但不能停留在紙面、嘴上。要讓他們感到這個社會的公平,比如讓醫務人員的勞動付出與金錢收入成正比,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讓社會各群體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等等。
網上曾有句話:有些人,武漢人遠在天邊,就喊“武漢加油”;武漢人來到身邊,就又罵又關又抓。在未傷及自己利益、不用支付成本時,總是不吝贊美的;當需要支付成本時,往往又面目一變。在這種緊急時刻,社會總體安全遭受重大威脅之際,獎勵奮不顧身者的,就該是社會資源的稀缺部分。
須知,他們在前面可能付出的,是一個人的全部——命。
在災難中引導孩子珍惜生命,體認家國情懷
來源:工人日報
災難既照出了人間的美好,也照得見人性的幽暗。面對災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反思,努力做好自己,不斷去發掘美好,祛除幽暗。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去引導我們的孩子透過災難,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寶貴,更深切地領悟家國情懷的大義,堅定信念,承擔責任。
“把疫情、把災難當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边@是河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日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臨近結束之際,發表的一段感言。此番言論打動了無數網友的心,迅速在網絡上走紅。
可以說,這段話道出了教育的本質。用雅思貝爾斯的話說,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松,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睋Q個人們耳熟能詳的說法,就是塑造人、培養人。
學習知識、獲取理想的分數當然是塑造人、培養人的途徑之一,但遠非全部,甚至不能說是最重要的。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人文精神的鍛造、作為社會人責任和擔當的養成,才是教育真正價值和意義的體現。而這些正是當下我們某些教育領域的短板。新聞當事人的一席肺腑之言,戳中了時下教育的痛點,自然引起人們的廣泛共鳴。
在這段感言中,當事人深情回憶起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大締造的教育奇跡,還講到河南大學艱辛的辦學歷程,以及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中學生志愿者“一夜長大”的故事,以古鑒今,娓娓道來,闡述了一個算不上深奧的道理:教育從來不僅僅只發生在教室里和學校里,它應該是廣泛的、生活化的、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人生有涯,讀有字書,也需讀無字書,若一心向學,則處處都是課堂。
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顯然正是這樣的課堂。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節奏,但它何嘗不是一種更現實的學習機會?家國情懷從來不是抽象的,它就在我們身邊;生命教育也決不是空洞的,它就在此時此刻。
從全國到武漢,從英勇逆行的醫護人員,到慷慨解囊的普通公民,從與死神賽跑的不幸患者,到患難中互相扶持的市民,所有這一切,都是生命教育最鮮活的素材,都是家國情懷最有說服力的載體;所有這一切,孩子們都會聽到、看到、感受到、領悟到,并將對他們未來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來聽一聽風靡網絡的北京一名高三學生在歌曲《空城》里唱的:“腳步都停住,車馬都停駐,站起來的中華已決心抵抗,請收起你的唇齒利劍,收起要在鍵盤上敲出的蜚語流言,請給予你身邊的人充分的尊重。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也都擔當重任!眮碜x一讀網紅文章《臺風眼里:一名15歲武漢少年的思緒》里的句子:“吹哨是集結的號令,廢墟是重建的標識。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蛻變的陣痛和成長的艱難!
這就是今天的孩子。對于他人的苦難,他們也許難得感同身受,但現在的他們,視線所及,不再只有心儀的偶像和明星,而開始學習尊重和關注身外的陌生人——如他們一樣的普通人。對于孩子的成長,僅此一點,就彌足珍貴。
災難是最慘痛的課堂,不止對孩子如此。災難是一面鏡子,既照出了人間的美好,也照得見人性的幽暗。面對災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反思,努力做好自己,不斷去發掘美好,祛除幽暗,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合力,早日戰勝病毒這個惡魔,盡快回歸普通而美好的日常生活。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去引導我們的孩子透過災難,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寶貴,更深切地領悟家國情懷的大義,堅定信念,承擔責任。倘能如此,我們就一定能見證這一代年輕人堅定成長的足跡。
以烈士榮譽告慰戰疫英靈
來源:北京青年報
廣大醫務工作者和其他防控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他們的奉獻或許少了幾許悲壯和慘烈的情節,但他們中的不幸殉職者是為國家而犧牲,為他人的生命健康而犧牲,為保衛公共衛生安全而犧牲。殉職者與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在精神氣質上一脈相承,授予他們烈士榮譽稱號,是順應公眾意愿、合情合理合法的必然之舉。
疫情防控是一場短兵相接的白刃戰,大量醫務人員以及其他防控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勇做“最美逆行者”,與病魔貼身肉搏,以崇高的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義無反顧地在公眾和病毒之間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線,不少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與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相比,廣大醫務工作者和其他防控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他們的奉獻或許少了幾許悲壯和慘烈的情節,但他們中的不幸殉職者是為國家而犧牲,為他人的生命健康而犧牲,為保衛公共衛生安全而犧牲,這種犧牲無比偉大而崇高,永遠值得我們銘記。殉職者以生命相托而舍自我的壯舉,與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在精神氣質上一脈相承,因此,對戰“疫”中殉職者授予烈士稱號,用烈士榮譽告慰他們的英靈,是順應公眾意愿、合情合理合法的必然之舉。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對為公益事業而犧牲生命者授予烈士榮譽稱號,事關一個國家、社會和民族的價值追求與理想道德,既是浩然正氣使然,更是一個法治社會的應然之舉。我國《烈士褒揚條例》第八條第二款規定,“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犧牲的”,應評為烈士。授予新冠肺炎戰“疫”中殉職者烈士稱號,用烈士榮譽告慰他們的英靈,不只是弘揚和傳承英烈精神的情感邏輯要求,也是法理邏輯的剛性要求。
烈士稱號是對疫情防控犧牲者最高的道德評價,是以國家名義作出的人格鑒定和榮譽背書,分量至為重大。誠然,根據人社部、財政部、衛健委等部門的政策,醫務及相關工作人員因履行工作職責感染新冠肺炎的,應認定為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工傷保險待遇主要是一種社會保障,其分量與烈士待遇有明顯差距。在精神層面,授予烈士稱號是對犧牲者的國家告慰,是最莊重、最深刻的紀念。在具體的權益保障層面,烈屬可以領取烈士褒揚金、烈士遺屬特別補助金、定期撫恤金,并在公務員招錄、參軍入伍、升學、就業、醫療等方面享受更多保障。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對于用生命鑄就阻擊“疫魔”無字豐碑的殉職者,以烈士榮譽告慰他們的英靈,無論是在情感邏輯上,還是在法理邏輯上,都是天經地義。各級政府應對在此次戰“疫”中殉職醫務人員和其他防控人員,依法授予他們烈士榮譽稱號,并通過這種旗幟鮮明的褒揚,凝聚起萬眾一心阻擊疫情的澎湃動力,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后勝利。
年份 | 作文題目 |
2019 | 提倡勞動的演講稿 |
2018 | 寫給未來2035年的那個他 |
2017 | 24小時共享書店 |
2016 | 我的行囊 |
2015 | 絲瓜藤和肉豆須 |
2014 | 開窗看問題 |
2013 | 咬文嚼字 |
2012 | 孫中山箴言 |
2011 | 這世界需要你 |
2010 | 生活品質靠什么來支撐 |
2009 | 見證 |
2008 | 春來草自青 |
2007 |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 |
2006 | 月亮寓言 |
2005 | 雙贏的智慧 |
2004 | 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 |
曲阜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51曲阜師范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09青島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0:0:30濟南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1 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