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2·13”臨近,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沉痛記憶,再次成為這座城市的背景色。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接連展開,提醒人們不忘79年前這座城市發生的人間慘劇!2月底,我國立法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兩年多來,近2000萬人次參觀者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萬人坑”遺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訴說傷痛的歷史鐵證,讓參觀者感到悲痛與震驚,由此不斷強化的警醒意識,是公祭日設立效應的有力體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南京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簡報,一起來看看吧。
11月12日凌晨,89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陳寶珠老人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她去了天國,終于和她那陰陽相隔了79年的家人團聚了。她是當月離開我們的第3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在她之前的李鐘和任靜萍也和她一樣,是這段黑暗歷史的受害者。讀著他們生前和其他幸存者們口述成文的“回憶錄”時,真的很難想象老人這一生是怎樣艱難地、一步一步地捱過來的——家族滅門性的屠殺、失去父母妻兒孩子的苦痛掙扎、常年襲擾的夢魘、無數次在凌晨的驚醒和淚流滿面……
不僅是陳寶珠老人,其實在所有幸存者的腦海中,都深藏著他們曾經看到的、抹也抹不掉的“屠殺畫面”:日本兵屠城的每一個兇狠殘暴的眼神、每一次揮舞又落下的刺刀、一個個用于活埋的麻袋……只有你想不到,絕沒有他們做不到的殺人方法……直到現在,想起這些來還是讓人瑟瑟發抖。
“尸體像漂流的木頭被浪沖了過來;在岸邊,重疊地堆積著的尸體一望無際。這些尸體可能有幾千、幾萬,數目大得很。”
“哭喊著的支那(中國)人被裝進郵袋中,西本(日本兵)點著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燒起來。就在這時袋子里發出了一種無法言狀的可怕的喊叫聲。袋中人用渾身的力氣使袋子跳了起來,自己滾動……手榴彈在水中爆炸了,水面一下子鼓了起來,然后平靜下去!
讀著這些當時日本軍官自己書寫下的日記,我全身的血液仿佛因為恐懼而凝結了。實在無法想象,這些暴行在79年前隨處可見。在民族危亡旦夕之際,是軍人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最后的鋼鐵城墻!
面對那隱藏在中華民族骨髓深處的傷痛,我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對這場無人道屠殺的漠視和遺忘;叵胫磕甑耐罋⒓o念日南京城內外不絕于耳的防空警報聲,我想,這是歷史正在用30余萬的死難者呼喚著我們,讓我們反省,讓我們深思,讓我們銘記這不能愈合的傷疤。
其實,呼吁大家去銘記79年前的“金陵之殤”,并不是讓我們帶著民族主義情懷去做一些不理智的舉動。就像在南京大屠殺中曾無私救助過中國平民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所說的那樣:“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
不能忘卻,就是讓我們選擇銘記。我們的銘記,應該是在對歷史和現實的雙重責任下進行的,目的在于喚醒更多人,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民族變得堅如磐石。
2009年2月5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訴日本右翼侵害名譽權案在日本終審勝訴,她也是拉貝在日記中提到的幸存者之一。夏淑琴老人的律師曾在勝訴后這樣說道:“一路走來,能勝訴并不是為了得到多少賠償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一種心安,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名律師肩上的責任、道義和正義感讓我們堅持到了最后!
曾經的南京大屠殺,和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關系。不忘記,才是對這些亡魂的最好祭奠。
為隆重紀念“12.9”學生愛國運動81周年和第三個國家公祭日,使廣大青年學生牢記歷史使命,繼承和發揚民族精神,12月8日,由校團委主辦、歷史文化學院團委和政法學院團委承辦的“青年智慧則國強——中國夢下的我們”主題系列活動舉行。
本次系列活動分為四個部分:青年智慧——熱愛祖國書法篆刻,我的心得——閱讀歷史書寫感言,中華記憶——“銘記歷史弘揚愛國之魂”專題講座,我的心聲——紀念一二九運動81周年合唱比賽等活動,學校青年學子積極參與,通過活動表達了當代青年不忘歷史、心系祖國、勇于擔當的家國智慧,愛國、愛校的理性智慧和立足專業、敢于創造的創新智慧。
校長蔡文浩參觀了“青年智慧——熱愛祖國書法篆刻”和“我的心得——閱讀歷史,書寫感言”活動,他在詳細觀看了同學們的篆刻作品和閱讀感言后指出,在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之時,廣大青年學生還應該以史為鑒,奮發圖強,以我智慧強我祖國。同學們的手工技藝展示就很好地詮釋了青年智慧,這樣的智慧我們還可以用在學習和創新創業中,希望同學們以我智慧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今年12月13日是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兩個決定,將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年7月6日,“國家公祭網”正式上線。對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將永遠銘記,那些劊子手也將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皣夜廊铡本褪恰安荒芡鼌s的紀念”,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聲音,同時,它也是生動而深刻的一堂課,能從多種角度使我們受到一次有益的教育。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對中國同胞實施了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多萬人慘遭殺戮,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二戰后設立的遠東國際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設立國家公祭日就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對民眾的警醒,體現了全國上下對逝去生命的尊重,同時又是加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既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憲法精神。記得住過去,才能看得見未來。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二戰后,主要參戰國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人們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還是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以國家名義進行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于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從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共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互惠發展和時代進步。國家公祭日是體現的是對人性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而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國家已經擬人化;國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與普通人相相融。由此,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表明國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體現了政治的文明進步。
國家公祭日,將我們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這絕不是宣泄情緒,或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要超越個體,超越血緣,我們是共同在悲痛,避免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公祭日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一強大的重要性,以讓民族精神提升,讓人們更加愛國。
國人常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的名言告誡自己。用立法形式確立國家公祭日,還全面體現了我國憲法人民主體性的根本精神。我國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正是基于憲法的這一基本原則。在人類享有的所有基本權利中,沒有一項權利比生命權更重要;它是其他一切權利的和人權的基礎。日本軍國主義者當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對包括生命權在內的各項人權的粗暴踐踏。銘記這段歷史,就是為了堅定地捍衛人的尊嚴和價值。
總之,國家公祭日就是生動而深刻的一堂課,它是歷史課、法律課、人權課、政治課……有助于我們莫忘歷史,珍惜當下和平與發展的來之不易。它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愿。每個中國人都該響應號召,積極參與到國家公祭日這個生動而深刻的大課堂中來。
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至今第三個國家公祭日。近日,文登區各小學開展不同形式的紀念“國家公祭日”的活動,讓學生們銘記歷史、振興中華。
12月12日,文登實驗小學開展“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整個活動分為看板解讀和視頻解讀,讓同學們通過圖片和視頻更加直觀的了解南京大屠殺,回顧歷史,反思現在。
文登實驗小學學生榮瑢說,看了這些圖片,讓我了解到了中國那些年的屈辱歷史,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強大、更和平。
12月9日,文登第二實驗小學組織部分學生,到文登區博展中心參觀紅色膠東展廳;顒又校瑢W們一邊參觀展廳,一邊認真聆聽講解員老師的生動介紹,全面了解日軍侵華的種種暴行,深刻感受膠東人民的抗戰精神。
文登第二實驗小學學生王藝璇說,紅色膠東有輝煌的革命歷史,膠東人民也有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我要繼承這種紅色精神,讓這種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但不是用來仇恨,而是用來警醒,奮發圖強,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2020年黨員兩學一做四講四
時間:2023-09-17 02:0:39關于黨員個人四講四有對照
時間:2023-09-13 19:0:012020年兩學一做黨員個人自
時間:2023-09-21 21:0:482020年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民
時間:2023-09-18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