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曾經是一名羽毛球運動員,11歲就到加拿大讀書,大學課程學的是理工科。自評“崇尚自由、樂天知命、熱愛社交”。Andrew目前也幫助國內的一些企業做培訓。近期Andrew應一些企業之邀來到中山,在與本報記者初次的交流當中,自然而然就談到了培訓的話題。他指出,目前國內的培訓市場魚龍混雜,一些剛學到些皮毛的學員一轉眼就變成了培訓導師;而不少企業急功近利,這樣就容易產生為培訓而培訓的問題。
誤區 1 急功近利
企業經常會問:做完這個培訓之后,我的業績可以提升多少?其實沒有一個教練能夠保障他的球員能成為世界冠軍,培訓的關鍵是:學到東西沒有?
培訓其實是一種累積的過程。國外有些培訓可以很快見效,是因為企業員工接受的培訓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日積月累,有基礎,高效培訓就可以達到效果。為什么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教育?如果沒有事先拓展視野、調整心態的話,很多東西擺在面前你都不能把它化為自己的知識。國內的企業家太強調結果,很多客戶只問培訓會出來什么效果?但他沒有先考慮培訓的內容是不是就是企業需要的,企業準備好了沒有。 現在國內企業家接觸到的國外資訊很多,會認為自己的步伐應該跟上最高級的培訓。例如有的酒店很舍得花錢做高級銷售培訓,但很多學員學到的只是其中技巧,心態沒有跟進。在國內一些餐廳,當你投訴某項服務的時候,他們的回應會讓你很氣憤;又如一些時裝店的售貨員,很殷勤,緊隨客人并介紹很多產品,結果卻把客人趕走了,這就是只學到“形”而未學到“神”。
所以做培訓的關鍵,不是對方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要看是否適合。比如當企業業務員對自身定位都不是特別熟悉時,建議做最基本的銷售培訓。
誤區 2 培訓=接受理論
培訓目的是讓員工學會實踐,而不是看書。目前國內不少培訓聽完就象看了幾本書,但實踐性不強。國內很多培訓師應該叫講師,而不是培訓導師,所進行的培訓是單方面的,你坐在這里聽我講就行;而真正意義上的培訓導師,與學員是有交流、有討論的。
國內很多培訓導師的通病是:離開戰場太久或者沒進過戰場。他可能以前是普通的銷售員,因為學了很多理論,就去教人銷售,但他未必是優秀的銷售員,這就好比你沒有成為國家級運動員,就去培訓國家級運動員,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目前國內培訓業翻版非常厲害,有一些人只是上了一些培訓課程,學到一些皮毛后就去為他人做培訓,這樣做出來的培訓,不僅沒有實際效果,而且還可能有反效果,因為他沒有學到精髓,跟進不到企業真正的需要。
誤區 3 培訓可有可無
國內很多企業都沒有培訓的意識。在國外,企業每年將營業額5%拿出來做培訓費用,而國內的企業通常只把每年盈利的1%-2%用于培訓。其實很多外國公司,員工一進來就要先參加培訓,因為沒有經過練習就要他參加比賽,容易輸在起跑線上。
“從管理的角度看,如果你招聘的是銷售人員,最好是選目的性強、重視成就、熱愛工作、愛好競爭的人員,把任務交給他們,不用擔心他們完成不了。同樣在營銷方面,如果你能夠判斷出對方的類型,就可以快速運用適合的溝通方式,抓住他們的需求。假如對方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你向他推銷的時候,最好說這是一件最新款的產品,那么他就會感興趣。而這些都需要通過培訓來獲得。”
銷售的技巧與口才 高情商
時間:2023-09-14 03:0:46銷售的實戰技巧與口才 提
時間:2023-09-20 01:0:01電話銷售技巧與口才溝通話術
時間:2023-09-20 10:0:51職場減少無效學習的5個關鍵
時間:2023-09-16 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