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等同于課堂效果嗎?
答案可以說是否定的。
課堂效果是學習者對過程的一種感性認知。
培訓效果是學習者對培訓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綜合評價。
不過,對于培訓師來說往往認為課堂效果大于培訓效果。
因為,課堂效果決定培訓師的培訓命運,認為沒有好的課堂效果難有好的培訓效果。
所以,許多培訓師會借助各種培訓工具或手段來渲染課堂效果,為課堂效果助興。如:游戲、笑話、故事、案例等。
個人認為,培訓師的培訓效果不能單純依靠培訓工具,而是必須依靠學習者的層次,結合自己的“培訓哲學”、“培訓模式”、“培訓技能”,多給學習者創造吸收與創造的機會與情景,讓學習者能夠充分的融入培訓課程的環節之中去。
也就是說,培訓師必須把學習者擺在一個非常核心的位置,給他們一個扮演角色,讓他們能夠感覺到自己來此的目的,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然而,現實培訓中呢?
往往是培訓師扮演者各種不同的角色,而忽略了學習者的角色,讓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或者學之無效。
我們來看看,培訓師經常扮演的角色吧。
監獄警察,在意學習者的服從!
神父,關注學習的素質!
模特,關注自己的形象問題!
主持人,在于現場的氣氛!
演員,關注自己的表現!
不管怎么說,培訓師無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住學習者所要扮演的角色,一定要讓學習者充分融入進去,讓他們恰如其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家知道,在培訓課堂上,培訓師到學員之間的空間距離幾乎近在咫尺,但是兩者之間的思想、觀點距離呢?卻是各不相同,差異很大!
可以說,在培訓課堂上,雙方都是相互打量著對方,琢磨著對方,在一定程度上抵觸著對方或者適應著對方。
君不見,在培訓場上,場面有時會呈現死氣沉沉,有時會出現平靜如水,有時會出現劍拔弩張,有時會出現高潮迭起,有時會出現掌聲如雷。
雖說,這些情景在不同程度彼此影響著對方,尤其是講師的發揮,學員的投入程度。
所以,在這個時候,對于講師來說,培訓師必須高度把握學員敏感程度,學習者的融入程度,決定是不是隨時調整自己的講課風格或者授課方式。
如:本人在講授《銷售回款全攻略》的課程中,為了讓學習者能夠充分定位自己的角色,把握自己的需求,我會把他們帶入一種銷售回款的現場情景之中去。以提出問題為導向,讓學習者不由自主的在聽課的過程中隨時能不斷的捕捉到自己在銷售回款時遇到的問題,形成共鳴,融為一體;以提供解決辦法為根本,讓學員根據辦法感受自己的成就感與不足處;然后,再讓學員提問,本人予以解疑、總結,或者各組、各予以解疑或者總結,調動所有學習者的思想,讓他們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讓銷售回款的核心問題深刻的烙印在他們的學習中。
銷售的技巧與口才 高情商
時間:2023-09-14 03:0:46銷售的實戰技巧與口才 提
時間:2023-09-20 01:0:01電話銷售技巧與口才溝通話術
時間:2023-09-20 10:0:51職場減少無效學習的5個關鍵
時間:2023-09-16 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