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創建創新型城市工作規劃——體制環境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沈陽市多次承擔國家的重要改革試點任務,先后次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有余項綜合配套改革和多項單項改革試點在全國首開先河,積累了改革經驗,夯實了改革基礎。近來,沈陽市在深化國企改革、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科技創新、推進社會事業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均取得顯著成果,先后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作為沈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城市,沈陽市業已確定科技體制創新為全市開展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主要任務之一。改革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創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全社會形成了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
——區位條件優勢。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沈陽經濟區(遼寧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東北地區的交通中心、經濟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位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區域,東北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部,是歐亞大陸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門戶、物流服務和交通樞紐,是國內參與東北亞經濟循環的中心地帶。推進沈陽經濟區一體化,是遼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從XX開始,沈陽經濟區城市(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和鐵嶺)就開始建立高層協調機制,各城市已簽署余項合作協議,促進了區域內優勢產業整合,加速形成了對內對外開放與合作的良好區域環境。目前沈陽經濟區已成為國內城市群發育最好、經濟區域合作進展最快、基礎最扎實的地區之一。月,國務院批準沈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沈陽經濟區肩負起在特定領域先行先試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為全國老工業基地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光榮使命。
(三)沈陽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制約因素。
一是城市創新尚未形成合力。由于體制機制不夠完善,部門分割,條塊分割,工作缺少協調配合,公政策統籌協調不夠,財政投入沒有形成合力,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缺乏有機協調。
二是創新體系尚不完善。沈陽還沒有完全形成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的互動機制,企業創新缺少外部支撐,高校、科研單位成果未能充分向應用領域轉移。公創新平臺建設尚不完善,為中小企業創新提供的服務和條件仍顯不足。
三是高端創新人才不足。缺少重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人才,缺少高端服務業領軍人才,缺少高端管理人才,制約我市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創新發展為目標,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創新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營造創新友好環境,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壯大創新主體,集聚創新人才,發展創新文化,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實現“沈陽制造”向“沈陽創造”的跨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型增長向創新驅動型增長轉變,不斷提升城市的持續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創新,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原則。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三次產業發展,統籌科技、產業、社會文化創新,把堅持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戰略取向,全方位實施城市創新戰略,全面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