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提案關于GDP經濟發展的相關話題新聞政策
全國兩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召開。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每年兩會,政府都要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再報告下一年的重點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對老百姓姓產生重大影響。那么全國兩會都有哪些熱點提案呢?本文小編整理了GDP經濟發展信息,僅供參考!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養老金上調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減稅降費 |
全國兩會關提案:于房產稅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休漲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國企下崗職工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鄉村醫生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師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房價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役軍人士兵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育話題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降低社保費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社會撫養費 |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出了2018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指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確定為6.5%左右。該如何看待這個GDP增長率,在我們已經做出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個重大判斷的時代背景下,各方面有不同判斷。
一種意見認為,在我國經濟總量和綜合經濟實力穩居世界第二位的情況下,可以淡化經濟增長速度,應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集中到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來,著力于推進高質量發展,對速度增減可以有一定的容忍度。也有一種意見認為,要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既定的硬經濟指標,這幾年經濟增長速度不能破6.5%這個下線,何況穩增長目的在于穩就業,在近年我國經濟增長尚處于下行態勢下,還是要求國民經濟有一個穩健的增長,避免經濟出現“硬著陸”。更多的意見則認為,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結構、效益是有機統一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保持有質量的增長和取得有增長的效益。
翻看進入“十三五”時期的這幾年《政府工作報告》,在確定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時,語言都比較謹慎。比如,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6.5%-7%這一區間,這是因為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同時也能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結果2016年實現了6.7%的經濟增長,全年GDP總量是74.4萬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的目標。去年我們實現了6.9%的經濟增長,全年GDP總量達到82.7萬億,大大超過預期值,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與質量、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這兩年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也都在1300萬人以上,這樣的經濟增長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
基于這樣的發展態勢,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報告指出,這一增長速度的提出是考慮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的,是符合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際的。今年還第一次引入了城鎮調查失業率這一指標并作為預期目標,這體現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更廣泛更充分的就業。
從這幾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演變看,隨著我國經濟增量的擴張、經濟基本面的不斷好轉和經濟增長對就業吸納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們對增長速度的認識更加辯證、更加理性、更加包容、更加務實。
如果僅從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完成既定的“兩個翻一番”的硬指標看,由于這兩年我國經濟增長均超出預期,未來幾年實際上每年經濟增長實現6.3%左右,我們基本就可以完成目標任務。因此,今年確定6.5%左右的增長還是留出了一定的回旋余地,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經濟增長速度快一點還是慢一點,我們可以有一定的容忍度。但審視當前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又切不可掉以輕心。一方面,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依然撲朔迷離,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及其外溢效應有很多變數,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還很多。去年我國外貿形勢隨著國際經濟復蘇實現好轉,但隨著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我國進出口形勢也存在逆轉的可能,這會制約我國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經濟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今后幾年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任務十分繁重和艱巨,有很多坡要爬、坎要過,還要時刻應對各種“黑天鵝”、“灰犀!背霈F的可能。當然這里也包括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囿于錯誤的政績觀而被曝光出的“數字造假”“摻水GDP”的問題,我們對一些地方經濟增長也要“擠擠水分”。
所以,這幾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中,都始終強調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要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任務,并把“穩增長”放在各項工作的第一位。這說明我們對保持經濟適度增長還是有這樣一條支撐線的。我們既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來吸納不斷增加的涵蓋農民工在內的城鎮新增就業,又要以扎扎實實的經濟增長來引導和穩定好各方面預期,更要以沒有水分的經濟增長來支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對各種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經濟環境。
掌握這條支撐線的根本,就在于要正確把握穩與進的整體關系,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只有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才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只有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才能推進高質量發展。
我們必須看到,在我國已經實現82萬多億經濟總量,一年經濟增量快與美國一年經濟增量持平的情況下,再實現6.5%的經濟增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去年我國經濟增長高于世界經濟增長水平一倍多,在國際環境轉暖的態勢下,有“水漲船高”的可能,但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好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問題。通讀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不惜筆墨的地方就是在發展壯大新動能,深化基礎性關鍵性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詳盡部署和具體的行動方案。
創新和改革始終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兩大動力?偫碓趫蟾嬷兄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開放要再擴大;要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不斷增強經濟創造力和競爭力,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與此同時,經濟發展的目標就是為了人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笆谷嗣裆铍S著國家發展一年比一年更好”,這應當是經濟增長速度背后最實在的內涵,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最大動力和根本源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