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之一:
“四個扎扎實實”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旗幟引領路徑明扎扎實實抓落實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來舉旗定向,深入學習宣傳貫徹,我省以“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為根本遵循,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保生態、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去年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我省把握“穩”與“進”的辯證統一關系,以穩工業為重點,以增投資為關鍵,以促消費為引擎,全省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調”。
保護并改善生態,我省綠色發展提檔加速。生態文明制度加快完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30項試點任務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獲批,可可西里申遺成功,可持續發展的后勁進一步增強。
問題導向補短板,青海各族群眾的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實施五大公共服務工程264項,70%以上的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社會保障領域多項標準居全國或西部前列。
深化改革抓實效,青海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若干措施精神,嚴明黨的紀律和政治規矩,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確保了全省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7,認真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青海步伐見證青海行動力。
熱詞之二:
“四個轉變”
??“轉”出新方法“轉”出新希望
就在全省“兩會”召開前,青海五三六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為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森多鎮的347戶貧困群眾分紅75萬元,戶均兩千多元。
對此,省政協委員、青海五三六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錦偉說,去年,我省召開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此為契機,全省上下用“四個轉變”推動“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落地生根。觀念的轉變讓牧民們看到了生態致富的希望,也讓他們感受到了青海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轉變的可能性。
“新思路驅動新事業!笔≌䥇f委員、海西州興宇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宇說,從推進文化旅游融合出發,公司正積極從傳統商貿服務行業向文化創意、生態旅游新行業發展轉型,努力打造青海昆侖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努力實現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的轉變,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的轉變,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轉變??
找到青海發展的橫軸與縱軸,明確青海發展的坐標系。在“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指引下,今天的青海,早已從追求數字衡量的目標轉變為追求無法用數字衡量的目標。
熱詞之三:
深化改革
??出“牌”破困局點“火”新發展
還記得,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七大重點工作任務中,“改革創新”這一任務被放在首位,用改革來破解難題,用改革來牽引發展的導向十分清晰。
這一年,“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44項行政審批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幅度達64%。
這一年,我省在全國較早實現企業“三十六證合一”和個體戶“五證合一”,大力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市場主體增長13%。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這一年,我省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得到緩解。
好事盡從難處得。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中醫院的護士馬家芬對此深有感觸。她說,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需要我們在改革中不斷完善。
凝聚改革的共識,樹立改革的恒心。
過去五年,我省共推出843項重大改革舉措,三大“國字號”改革試點取得重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改革進展順利,國企國資、電力體制等一批改革舉措成效顯現。
熱詞之四:
脫貧攻堅
??攻克堅中之堅 解決難中之難
“精準扶貧”!省政協委員李珂毫不遲疑地說出了自己的兩會“熱詞”。
2017年,我省落實各類專項扶貧資金105億元,著力抓好“1+8+10”扶貧政策,42.6萬人到戶扶貧產業項目實現全覆蓋,2.5萬戶9.2萬人易地搬遷項目加快推進,新增貧困人口公益性生態管理崗位2.5萬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啃下“硬骨頭”,深度發力解深貧。
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省政協委員、青海喜旋生態移民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索才說,我是做牦牛黑帳篷的,去年,我們制作的1508平方米的牦牛黑帳篷獲得了世界吉尼斯紀錄認證,還設立了中國移動古村落玉樹黑帳篷民俗博物館。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進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奔小康。
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俄日騰村牧委會團支部書記恩納日樂是一名“90后”。她說,去年,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落地青海,這讓我們看到了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我們烏圖美仁鄉有9個牧業村和4個農業村,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很多農牧民得以脫貧致富。
熱詞之五:
打造樣板
??堅持“兩山”共筑綠色“青海樣板”凸顯
去年的春秋之季,造林植樹是每一個青海人的集體記憶。
西寧南北山造林再創新紀錄,南北山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9%;海東市動員40萬各族群眾掀起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大會戰;玉樹市大力推進南北山連山綠化行動,形成“半城青山半城綠”的秀美景觀;青南地區大規模造林實現新突破,完成造林92000公頃,規模化造林明顯提速。
數據顯示,2017年,青海造林面積為歷年造林綠化平均任務量的2.5倍,成為我省歷史上造林綠化規模最大、進度最快的一年,造林總面積相當于420個西湖。
省人大代表蘇生成感慨:種樹造林,改善環境,青海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過去一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項目開工建設,河長制全面建立……站立青藏高原放眼高遠,我省既筑“金山銀山”,更筑“綠水青山”。
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在“陣痛”中倒逼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美麗中國的“青海樣板”步伐鏗鏘有力。
熱詞之六:
文明創建
??構筑和諧“風景”提振青海人信心
2017年11月14日公布的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西寧市榜上有名。
自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創城”不僅是一個熱詞,更是一個個具體的舉措和行動。
成立31支市容環境衛生監督隊伍,180多名義務監督員走上街頭開展文明勸導引導工作;成立專業志愿服務組織60多個,登記注冊志愿者達16萬人;60條主次干道每周進行夜間清洗,城市保潔實現由“掃”到“洗”的深層次變革;集中整治240個重點老舊樓院,建立分類施策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老舊樓院有人管、有人治;升級改造20座城市公廁,新建20座旅游公廁,開放一批“星級公廁”……細致入微的工作不僅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提振了青海人的發展信心,而且實現了全方位的“創城惠民”。
如果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講,西寧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還極大增強了青海人建設新青海的干勁和熱情,為青海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實現綠色崛起奠定了基礎。
就在西寧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喜訊傳來之時,我省西寧市和海西、海南兩州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玉樹市、德令哈市、共和縣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西寧市興海路街道辦事處、平安高鐵新區學校等7家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打造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青海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就是青海凝心聚力謀發展的軟實力,是青海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轉變的豐碩成果,更是全省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的又一佐證。
熱詞之七:
動能轉換
??新動能蓄力勃發經濟“提質”加快
去年,我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省經濟“穩”的基調在延續,“進”的方向更明確,“轉”的趨勢在增強。
以穩增長為首要任務,我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第三產業成為全省經濟占比最大產業。
“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的工業產業格局得以改善,輕工業一舉成為去年拉動我省工業增長的主力軍。
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晶硅、光纖、鋰電池等新產品大幅增加,高技術產業增長38%,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89家和261家。
12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初步形成,循環工業占比達到60%,高耗能、資源類行業占比下降。
新能源裝機接近1000萬千瓦,發電量占比達到20%,格爾木、德令哈入選國家光伏發電領跑基地。
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
海西是拉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作為來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省政協委員、海西州政協副主席雷海蘭拿出一份提案說,隨著我國航空運輸業的高速發展,服役民航飛機退役的數量逐年增加,退役飛機的處置問題逐步顯現。由于我國沒有專業化的飛機檢測及拆解基地,所有退役飛機都由產權所屬公司自行處置,航空材料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這是我國航空產業的短板,也是我們發展的機遇。
雷海蘭說,海西正在引入中國西部(柴達木)飛機回收中心項目,項目投資約30億元,建成后年消耗電量10億千瓦時,我們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讓這一項目盡快落地海西,進一步促進海西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我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熱詞之八:
補足短板
??以百姓之心為心傾力補“幸福短板”
近日,經國家統計局核定,省統計局正式發布2017年我省主要經濟發展數據。
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642.80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1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農牧民收入高于城鎮居民收入,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我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之以恒用小財政托起大民生的可喜變化,也是我省對接“十三五”規劃綱要,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到2020年與全國水平的相對差距有所縮小,比2011年翻一番這一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級中學教師王勁華的感受是,在實現了吃飽穿暖,孩子有學上等基本民生保障之后,中小學師生的心理健康亟待關注和改善。
“現在,大家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非常大,教師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初三、高三等年級的學生也非常需要心理疏導和調整,希望學校能建起心理疏導中心!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從“四個扎扎實實”到“四個轉變”,從“深化改革”到“脫貧攻堅”,從“打造樣板”到“文明創建”,從“動能轉換”到“補足短板”,一個個“熱詞”是對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點贊,其背后承載著青?筛锌捎|的現實變化,承載著590多萬青海各族群眾對未來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