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硬任務”能否完成?
眼下中國經濟雖呈企穩向好態勢,但下行壓力猶存,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增多;全年城鎮需要安排的新增就業人員超過1500萬人,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在此情況下,2017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同比增長6.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兩大目標能否實現?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給出回答:可能性“非常之大”。他表示,去年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為2017年奠定了比較扎實的基礎。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將會創造更多的條件、更好的環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也表示,今年“完全可以完成”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官方將通過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財政金融風險如何防?
過去一年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6.9大關,外匯儲備曾降到3萬億美元以下。部分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一些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負債率超過70%。
在此情況下,穩與狠,將成為中國應對財政金融風險的兩大關鍵詞。
針對資本外流和人民幣匯率貶值兩大風險點,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淡定回應:外匯儲備下降是正,F象,“我們本來也不想要那么多,所以適當有所下降,沒有什么不好。”
他表示,考慮到今年中國經濟比較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績,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抱有信心,且相關政策無大變化,人民幣匯率2017年“應該比較穩定”,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
針對債務風險,中國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將在合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同時,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加大對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的查處和問責力度。
關鍵領域改革怎么推?
目前,國企、財稅、金融、農村土地制度等關鍵領域改革的主體框架和“施工圖”均已明晰。至于如何把布局落到實處,中國財經高官們釋出兩大信號。
其一,更注重步調穩健。今后改革要啃的都是“硬骨頭”,有決心還應有耐心。
直接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改革將更加慎重,不單兵突進。肖捷表示,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需要相對成熟的社會配套條件,如掌握納稅人收入信息,修改稅法等。這意味著個稅改革要分步實施,不會一蹴而就。
易與外部經濟環境“共振”的改革亦將穩扎穩打。談及中國債券市場開放,周小川明確表示將“穩步推進”,逐步取得更明顯進展。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債券市場開放得“一步步走”,走的更加穩健。
其二,更注重撫平陣痛。改革都有傷痛,唯勇于正視傷痛、善于管控傷痛,中國才能在切實推進改革的同時維持社會穩定。
處理“僵尸企業”,部分職工不可避免面臨轉崗。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稱,會把央企改革中的職工安置、職工利益放在第一的位置考慮好,“絕對不會出現‘下崗潮’問題!
推進價格改革,難免波及民眾“柴米油鹽”。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表示,在整個價格改革中,要通過方案設計、政策調控、市場監管等,切實保障基本民生不受影響。
1“十三五”規劃與五大發展理念
要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三五”是沖刺的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具體體現。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發展步伐,不僅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制造業和煤炭業去產能化,金融去杠桿化,房地產去庫存化,股市深度調整,環境去污染化的嚴峻形勢,經濟下行壓力前所未有。
那么,如何確保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如何落實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何繼續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如何“落地”?本次兩會對此或將有深度的解讀。
2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
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事關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成了高頻詞匯。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如今,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各地各部門正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眾志成城,努力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一定要為貧困人口開辟穩定的致富門路,對于這一點,地方兩會代表、委員們感觸頗深,大家認為,要讓貧困人口有穩定的增收渠道,政府應進一步優化創業服務,為貧困人口搭建創業平臺。那么,下一步,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又有何想法?讓我們一起通過兩會去找尋答案。
3供給側改革步入深化之年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仁不讓地成為各地兩會高頻詞。
各地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呈現加速推進、遍地開花之勢。近期已經召開兩會的河北、山西、甘肅、陜西、河南、吉林、上海、廣西等地,在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是“標配”,“五大任務”和農業供給側改革均有實質動作。在今年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去杠桿”的分量明顯加碼,措施也愈加具體細化,其中,降低企業杠桿率成為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和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滿足需求,就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017年,供給側改革從攻堅之年邁入深化之年,如何深化供給側改革?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三去一降一補”如何發力?這或許能從2017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觀點中找到答案。
4金融改革如何防控風險
金融改革已經成為最近幾年兩會的主要議題之一。去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走勢更趨分化,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有增無減,同時我國經濟運行也出現了很多新變化。面對極其復雜的內外環境,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堅定地推動金融領域各項改革,有效應對來自宏觀格局變化和金融創新的挑戰,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取得了積極效果。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提出,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