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推進節能減排。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嚴格考核問責。加強工業、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大力發展綠色建筑,逐步實施公共建筑能耗定額管理制度。推進電機能效提升及注塑機節能改造。持續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推進大中型燃煤工業鍋爐脫硫脫硝和現役燃煤電廠降氮脫硝改造,開展"趨零排放"試點。加強機動車和農業源減排,完成國家新下達的"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任務。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
深入推進污染治理。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強化跨行政區河流污染聯合治理,推行"河長制",加快廣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練江、小東江等重點流域污染整治。深入推進粵桂九洲江水污染防治。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抓好工業鍋爐、建筑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治理,嚴控PM10、PM2.5和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堅決遏制粵東西北地區空氣污染上升勢頭。推進汕頭貴嶼等區域重金屬污染全面整治。加強環保執法,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劃定生態控制線、林業生態紅線。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推進林業四大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動生態公益林擴面提質,加強森林撫育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促進綠道網升級,構建省域森林公園體系。開展海岸帶綜合整治修復,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加強圍填海管理,探索劃定禁填區、限填區。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建立健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與建設用地存量掛鉤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加大查處違法用地力度,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建立省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廣工業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電器,推動LED綠色照明產業化,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實施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修訂完善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完善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制度,建立低碳發展基金。加快建立節能量、排污權和水權交易制度。擴大環境監測社會化、環境污染等第三方治理試點。
(九)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以更大投入和更有力舉措,加快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強化社會治理,有效提升社會發展水平。10:30:21
推進教育創強爭先。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抓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評價制度改革。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扎實推進"創新強校工程"、"四重"建設、"2011計劃",建設高水平大學。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推進特殊教育、民辦教育、社區教育、成人教育與農村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穩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強師工程"。積極推進與港澳及國際教育機構合作辦學,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縱深發展,開展醫師多點執業試點,鼓勵社會辦醫,加快構建多元辦醫格局。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制度,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藥品集中交易制度,推動醫保目錄和非醫保目錄藥物、醫用耗材進入平臺交易。推進衛生計生信息化建設,拓展完善全員人口信息系統。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提高重大傳染性疫病防控能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健全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網絡。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支持轉企改制文化企業發展壯大。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整合和體制改革,推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加強文化市場信用監管。繁榮文藝創作,打造一批嶺南特色文藝精品,加強版權保護。加強對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
做好體育、民族、宗教、國防等工作。加快市縣兩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推動鄉鎮農民健身工程全覆蓋,完善城市社區體育公園、小區體育場地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面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發展校園足球。壯大職業體育,提升競技體育,辦好第14屆省運會。出臺扶持政策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維護宗教和諧。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加強海防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做好人防、地震、統計、檔案、方志、參事、文史等工作。
推進平安廣東建設。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年"工作,加大重點領域矛盾排查化解力度。深化信訪制度改革,依法推動訴訪分離。堅持打防并舉,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反恐防范體系,強化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犯罪的集中打擊整治,嚴密防范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加強反走私綜合治理,提高管邊控海能力。加大依法管理互聯網力度,維護網絡安全。加強應急管理,健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堅守安全生產"紅線",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責任制和企業主體責任,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職業衛生工作。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機制,推進網格化監管試點,加快嬰幼兒配方食品、糧食、食用油、酒類等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強勞資糾紛源頭綜合治理,開展欠薪等專項整治。抓好監獄管理、戒毒、社區矯正、法律援助等工作。
(十)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發揮社會政策托底作用,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完善和落實促進就業創業政策,突出抓好對高校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新增城鎮就業12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實施新一輪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開展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促進創業10萬人。健全城鄉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加快實施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加強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健全各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以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絡平臺,實現90%以上的社區就業服務平臺信息聯網。落實好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降低企業失業保險費率。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落實職工全員足額參保。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級統籌,統一費基費率。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鄉居保風險準備金制度。完善醫保支付制度,穩步提高醫保待遇水平,推行重特大疾病特殊醫保補助制度和疾病應急救助機制,開展門診檢查納入住院結算試點。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完善工傷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加快實現社?"一卡通"。加強養老服務,提高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建立健全以服務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為重點的老年福利制度。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做好恤孤、助殘工作,推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辦好十件民生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