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水平繼續提升。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光網城市"工程,新增光纖入戶357萬戶,無線局域網熱點覆蓋進一步擴大。通信基礎設施產業聯盟成立。中國移動南方基地、中國電信亞太信息引擎、中國聯通國家數據中心和一批云計算數據中心相繼建成。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7%,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8.5%。
金融科技產業三融合深入推進。實施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重點行動,依托高新區、專業鎮建成一批金融科技綜合服務中心、中小科技企業征信中心。新增境內上市公司3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49家,前海、廣州、廣東金融高新區3大區域股權交易平臺累計掛牌企業超過6000家,實現直接融資99億元。廣州、佛山、東莞民間金融街有效運作。各類備案私募基金規模近3000億元,互聯網金融有序發展。引入保險資金新增規模全國領先,科技保險試點穩步推進。
(四)加大統籌發展力度,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取得新進展。珠三角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61.8%、53.1%和30.3%。"九年大跨越"63個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南沙新區新簽項目投資總額超4500億元,前海新區入駐企業超2萬家,橫琴新區分線管理正式封關運作,入駐企業達7363家,一批金融、產業創新政策在三大平臺落地。珠三角地區工業技改投資超過1000億元、增長34.2%,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企業達19家、增加4家。編制完成珠三角全域規劃綱要,科技創新、生態安全等一體化加快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獲國家批準,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建設加快。
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效明顯。粵東西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新增3條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和連山、南澳兩縣通高速。產業園區加快擴能增效,40個省產業園新建成項目275個、在建項目979個、新簽約項目590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當地工業比重提高到16%。實施一批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項目,新區規劃建設有序推進。設立121億元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13個市簽訂股權投資協議。全面對口幫扶工作扎實推進,幫扶資金達43億元,引進產業項目990個。13個縣(市、區)納入國家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政策扶持范圍。
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有序推進。編制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有序調整城市戶口遷移政策,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增3萬名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入戶。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建制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覆蓋率預計分別達87%、60%。完成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6100公里;竟卜⻊站然C合改革試點擴大,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新農村示范村鎮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扎實推進。全省投入扶貧資金75.4億元,實施貧困村扶貧項目2.6萬個、貧困戶扶持項目58.8萬個,有勞動能力的18.8萬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或超過5220元。完成10萬戶農村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扶持"兩不具備"村莊1.28萬戶搬遷安置。援藏援疆等對口支援工作扎實推進。
(五)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節能減排和節約集約用地用海不斷強化。實施"十二五"后半期節能和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預計可完成節能年度目標,超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其中化學需氧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完成電機能效提升370萬千瓦,新增649.5萬千瓦現役燃煤火電機組完成降氮脫硝改造、496萬千瓦取消脫硫煙氣旁路,淘汰燃煤小鍋爐1962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任務,新能源汽車加快推廣,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89萬噸,新增綠色建筑1635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節約集約用地示范省建設深入推進,"三舊"改造取得新成效,累計實施改造面積24萬多畝。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用海行為更加科學規范。
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深入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行動計劃等,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汕頭貴嶼環境整治等扎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53.6%。全省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保持100%達標,珠三角地區PM2.5下降10.6%、PM10下降11.4%,全省平均灰霾天數下降6.62%,總天數為2003年以來最少。
生態建設有效推進。編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750公里,完成森林碳匯工程造林355萬畝。擴大省級生態公益林750萬畝,增加森林公園、濕地公園210個,森林覆蓋率達58.69%。率先開展生態控制線和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新增社區體育公園207個、新建綠道約2000公里。開展美麗海灣建設試點,海洋生態修復和海洋保護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堅持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全省各級財政收入1941億元,其中省財政收入784億元、增長15.6%,在教育、文化、醫療、就業、社會保障、扶貧開發、住房等領域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
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加快發展。扎實推進教育創強爭先,教育強市、強縣、強鎮覆蓋率分別提高到57.1%、63.4%、80%。規范化幼兒園比例達60%,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91.2%。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標準提高到人均700元/月。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取得新進展。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完善,文化惠民水平提升,文藝精品創作涌現一批新成果,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加強?h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現100%覆蓋。藥品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順利運行。切實加強登革熱、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等防控工作。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加快。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婦兒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體育產業發展提速,群眾體育蓬勃開展,我省運動員在仁川亞運會取得優異成績。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的局面進一步鞏固。完成我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人防、地質、氣象、地震、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等事業取得新成績。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新增城鎮就業159.6萬人,促進創業19.2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67.3萬人次。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增長10.4%,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月80元。職工、居民醫保政策規定的住院支付比例平均達87%和76%,在全省鋪開大病醫療保險,初步實現醫保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城市和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80.5%和58.8%。城鄉低保補差、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進入全國前列,醫療救助標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殘疾人生活津貼等標準大幅提高。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6萬套、棚戶區改造4.1萬戶,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0.9萬套。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開展社會矛盾化解,信訪形勢保持平穩。深入推進"平安廣東"建設,強力開展打擊涉黃賭毒、電信詐騙犯罪等六大專項行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戒毒、社區矯正等工作深入開展。海防打私工作得到加強。積極推進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區工程,勞動關系總體穩定和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建成嬰幼兒配方乳粉電子追溯體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進一步下降。應急管理體系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