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增長點。把擴大投資作為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加速器”,實施“1658”投資促進計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爭取中央投資370億元加強重大項目建設,一批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項目建成投用。把工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主陣地,制定實施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行動計劃,積極開展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活動,設立13億元省級先進制造業專項資金支持工業轉型升級,高成長性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50%。把發展服務業作為彌補短板和擴大消費的主攻方向,制定實施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的若干意見,出臺加快發展旅游、快遞、流通、電子商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業等指導意見,新的消費熱點和服務業增長點加快形成。
轉化拖累點。針對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等傳統支柱產業中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問題,實行扶持政策與結構調整掛鉤,支持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加快脫困轉型;強化污染排放控制,實行差別電價等量或減量置換等措施,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擴充先進產能;設立過橋資金池,切斷連環擔保鏈,緩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最大限度降低了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下拉影響。
抓好關鍵點。充分發揮資金、土地、人力資源保障作用,優化金融生態,創新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實施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調動金融機構貸款積極性,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7萬億元,增長17.9%;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通過資本市場融資2376億元,增加260億元;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全年培訓366.8萬人;加快土地審批,保障了重點項目、重要區域和民生項目用地。著力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了投資增長、消費擴大、民生改善。清理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有效激發了企業活力。
搶占制高點。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作為培育競爭新優勢的戰略突破口,組建南航河南公司,開工建設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等項目,引進創維、中興等手機生產企業,手機產量達到1.4億部。積極培育“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工業主導產業集群達到10個,超50億元的服務業集群達到7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9項,新增13家國家級研發中心和5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新組建20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姻”,中科院、北大、清華等院校在我省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開工建設,矩形盾構、電動客車、鋰離子電池等一批核心技術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電子商務、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業態快速成長,為未來發展贏得了主動、提供了支撐。
(二)抓“三農”促統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現代農業大省建設,強化城鎮化對農業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新型城鄉關系邁出新步伐。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三農”四大工程,發放糧食直補等惠農補貼150億元,獎勵產糧大縣40.6億元,新建高標準糧田952萬畝,新增省級示范性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25個,120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三山”地區5.15萬貧困群眾搬出深山。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肉類總產量突破700萬噸。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適度規模經營,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9.7萬家、1.6萬家,流轉土地用于糧食生產的比重高于全國水平。
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籌措26.4億元支持美麗鄉村試點項目建設,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建縣鄉公路和通村道路1.4萬公里,解決860萬農村居民和在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