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努力打造新一輪對外開放新格局
搶抓“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機遇,擴大東西雙向、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內陸開放新高地。
打造對外開放大通道。開展長江干流和淮河航道整治,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網和信息通道建設,加快形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強岸線資源開發和港口建設,打造蕪馬組合港、合肥、蚌埠、安慶等航運樞紐,提升銅陵、池州、淮南等港口功能,完善集疏運體系,推動江海聯運、多式聯運,形成功能互補、聯動發展的港口群。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合作,開辟西向開放新通道。
構筑對外開放大平臺。進一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建設規劃編制,推進市場深度融合和體制機制等高對接。加快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建設,加強進境貨物檢驗檢疫指定口岸建設。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成熟經驗,落實口岸管理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在有條件的地方和開發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提升通關一體化和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推動承接產業轉移大提升。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積極承接質量效益好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推進全產業鏈招商和產業集聚發展,引進培育一批區域性總部、功能性機構和研發中心,鼓勵跨區域設立產業合作園區,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發布投資環境白皮書,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四)以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提升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突出產業化的創新,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重大創新工程,推進高世代顯示器件、量子通信、語音技術、現代醫藥、民用航空等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充分運用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技術,在汽車、家電等領域實施一批智能制造項目,促進鋼鐵、煤炭、有色等產業創新產品、管理和商業模式,推動同業間產能整合、優勝劣汰,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加強質量和標準化建設,大力培育自主品牌。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專業物流園區,大力發展航空、航運服務業,推動臨港、臨空產業集聚特色化發展。加快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支持旅游產品開發和營銷體系建設,推進旅游與文化、生態、健康、養老等產業互動融合。培育壯大金融保險、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科技服務、檢驗檢測、會展等產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融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發展。
不斷優化創新環境。發揮合蕪蚌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健全科研資金配置市場導向機制,激發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體制活力。發揮企業主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