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今年全省各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工程。創新推進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加快4G推廣應用,促進新一輪信息消費。鼓勵支持電子商務新業態發展,培育一批綜合性電商平臺和網上商城,推動傳統市場、展會和企業加快應用電子商務,發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服務模式。扶持發展快遞綜合服務企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抓好現代流通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農超對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大力發展旅游休閑消費。
促進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完善和落實支持大型骨干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新增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過千億的企業。落實國家“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性收費,繼續推動各地減輕企業負擔。鼓勵引導企業開展兼并重組。遴選確定首批省重點培育民營骨干企業。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融資、專利信息、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擴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和股權交易規模。
強化經濟運行監測調節。加強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強化監測預警。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深化價格改革,有效穩定物價。抓好重要商品儲備管理,提高煤電油氣運調節和供應保障能力。引導和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建立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著眼長遠、科學謀劃,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增創自主創新新優勢,努力當好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
加快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型骨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種子期、初創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培育發展各類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科技中介,建設技術交易服務平臺,加快創建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深化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和國際科技合作,建設一批重大研發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與產業對接。
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科技攻關。實施省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在計算與通信集成芯片、移動互聯關鍵技術與器件、新能源汽車電池與動力系統、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等九大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推廣一批重大戰略產品,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對接與配套,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進在粵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和開放應用,依托“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建設國家大數據研究中心。
深入推進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完善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服務體系,支持在高新區、產業園、專業鎮設立科技小額貸款、科技支行、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機構,支持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等載體發展。加快建設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試驗區。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各地設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產業基金。探索建立創業投資機構集聚區,吸引境內外創業投資機構入駐。做好企業改制上市、“新三板”掛牌和利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融資工作。
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出臺實施激勵企業創新投入的普惠性政策、完善孵化育成體系和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引導性政策、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激勵性政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財政科研項目和科研資金管理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示范省,加快知識產權交易與運營服務平臺、知識產權維權援助體系等建設。實施質量強省戰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引進第五批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加強本土人才培養使用
(四)加快推進結構調整,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落實“兩個支撐”要求,扎實推進重大平臺、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建設發展,實施信息化先導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航空制造、衛星及應用等先進制造業,重點抓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辦好首屆珠江西岸投資貿易洽談會。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LED、生物等領域引進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集聚項目。推進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技術及其應用產業化發展。積極實施國家和省新興產業創投計劃。開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