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功成:這個算法肯定是不對的。假如你60歲退休,(延遲)到65歲,你多交了5年,你的養老金的標準一定要高若干個比例。因為要根據你參保多少年,你繳費多少,然后加上政府補多少,還要根據你退休以后物價上漲情況,你的工資增長情況,才能給你一個數字。
老百姓退休拿多少錢到底怎么計算呢?我國的基礎養老金計發公式是一個很復雜的算法,這其中有繳費工資、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等幾個變量。雖然新政還在“研究中”,但社會保障領域權威專家、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回答,多繳多得和保障勞動者利益,一定是基本原則,從國家的角度,整體社會財富提高了,每一人當然也就能多拿:
鄭秉文:增加勞動供給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增加財富的根本手段。只有大家多勞動,社會財富才能增加,如果一個國家好吃懶做,顯然社會財富比勤勞勇敢的國家要少,那你總量少,分擔到每個人身上也少。所以社保制度一定更要多繳多得,讓大家有這種激勵和刺激,多提供供給
當然,這種“賠不賠本”的算法還忘記了兩個重要變量,一個不用說,是多勞動幾年而獲得的工資,還有一個,是這其中付出的精力是否值得。而后者,就因人而宜了。有人年輕時想早早退休,有人退休時想多干幾年。進一步說,有的職業退了馬上有年輕人補上,有的職業卻不太好替代。這林林總總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分管社會保障的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回答:
胡曉義:第一,就是有一個預告期,就是提前幾年告知社會,而不能今年一宣布明年就立刻延遲退休年齡,這個不行;第二,是分步走,不是大家齊步走。可能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先考慮那些社會需要、人力資源替代系數很低的,比如醫生教師科研工作者工程師;第三,一定要邁小步,就是一年提高幾個月,一步步來,用較長的時間來逐步完成這種平滑過渡。
這就是“漸進式延遲退休”,它是一種溫和地延長,是一段復雜的過程,而并非一個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