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共識,更要有行動。每年全國兩會上,生態保護、美麗中國、霧霾治理等總是提及頻度最高的熱點之一。今年應該還會如此,群眾依然翹首以盼著一個問題的答案:如何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各方責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問題。本報記者張洋
區域協同,會創造哪些發展機遇?
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確定區域經濟發展路線圖,要重點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按圖索驥,記者梳理發現,各地兩會也確實不離上述三大關鍵詞,積極部署對接國家戰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大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耙粠б宦贰焙诵氖》菪陆诓渴鸾衲旯ぷ髦攸c時,就把“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強調。
顯然,“區域協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其究竟會給國家、各地帶來哪些發展機遇?相信在全國兩會上,這個問題一定會是熱門話題。
制度反腐,“打虎”“拍蠅”還會有哪些動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一個重大變化,就是黨風和社會風氣明顯好轉,這與以為黨中央強力反腐有關,特別是對貪腐高官的查處令人矚目,僅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查處省部級以上貪腐高官80余名,這種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從嚴治黨”的號角已經吹響。,如何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還會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權力,切實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進而將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人們無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錯案不再有了嗎?
設立巡回法庭、清理執法考核指標、推行司法公開……近日,有關法治的新聞再次屢屢見諸報端。其實,法治是近年來社會各界熱議的高頻詞。
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專章部署“建設法治中國”之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統、科學的部署。說到底,這些都是為了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呼格吉勒圖、于英生等冤假錯案不再發生。下一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會有哪些新舉措、新亮點?對此,“兩高”報告自然是必讀文件。
立法法修改,“紅頭文件”能不再“任性”嗎?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體制、規范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