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2020年度濟南市共有5區(含功能區)GDP破千億元,分別為歷下區、高新區、市中區、歷城區和章丘區,其中歷下、高新、市中位居前三位;作為“東強”的主陣地,4個過千億元的區縣位于“東強”實施范圍內,其中歷城區生產總值首破千億,為1017.05億元。
前5名GDP總量全市占比六成以上
根據濟南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20年度GDP超過千億元的區(含功能區)分別是:歷下區1910.41億元,高新區1291.54億元,市中區1059.62億元,歷城區1017.05億元,章丘區1002.46億元。5個區GDP總量合計6281.08億元,占濟南市全年GDP總量的61.9%。
分區來看,歷下區以1910.41億元高居榜首,這是該區在2014年GDP總量首次破千億元后,連續7年保持高增長。截至,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每平方公里GDP產出14.8億元,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4億元,綜合實力位列全省前三。
2018年,高新區GDP首次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2020年高新區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生產總值實現1291.5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0.2億元。經濟總量持續擴大,居全市第二位。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5%,經濟發展先行區的引領作用進一步鞏固。
在傳統強區中,市中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60.5億元。2020年,市中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工業強區戰略深入推進,實體經濟持續提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92.5%,位居全市第一。
可以看出,歷下區、濟南高新區、歷城區、章丘區、商河縣的名義增長率都突破了10個百分點,其中歷下區和濟南高新區更是高達13.35%和12.28%。市中區是所有區縣中唯一下降的,名義增長率為-0.08%。
東部兩強章丘、歷城雙過千億元
2016年章丘撤市設區,2017年GDP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是全市第二個過千億元的區。雖然經過第四次經濟普查后,調整為911.0億元,但2020年章丘區堅持轉型升級,實體經濟邁上新臺階,工業經濟逆勢上揚,地區生產總值重新站上千億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歷城區。2020年,歷城區GDP首次跨入千億元行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3億元。站在千億元的新起點,歷城區咬定全力建設省會東部現代化強區這一目標,在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
重返濟南市“千億元俱樂部”后,對于章丘區來說可謂關鍵,而對首次站上千億元大關的歷城區來說也是一個機遇。在濟南市統計局回應市民前一天,濟南“東強”方案出爐,范圍約2300平方公里,章丘區、歷城區正位于東部主城區“東強”方案主要實施范圍。
在“東強”方案中,這兩個區不僅是“強省會”戰略的重要陣地,也是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載地。方案提出,構建完善齊魯科創大走廊、策劃打造樞紐新城、規劃打造智能智造走廊,積極對接淄博,推進濟淄協同發展……這給章丘、歷城兩區進一步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5年后萊蕪槐蔭兩區沖擊千億元
應該看到,在5個區(含功能區)經濟總量占比達61.9%的同時,濟南其余各區縣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最明顯的是,500億-700億區間只有萊蕪區、槐蔭區、天橋區,名列第六位的是萊蕪區,GDP為641.61億元,但和第五名章丘區之間有360億元的差距。僅次于萊蕪區的為槐蔭區,GDP為624.27元。也就是說,想要彌補7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的斷層,尚要一番努力。
作為濟南市區縣“千億元俱樂部”后備軍,萊蕪區、槐蔭區被寄予厚望。在濟南市“十四五”規劃中,到2025年,萊蕪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槐蔭區力爭達到1000億元。在“十四五”規劃和“東強”方案中,萊蕪區未來5年GDP沖擊千億元的底氣是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和不銹鋼產業基地,打造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笔a區則是以加快建設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為重點,建設活力康養之城。
將目光放到其他區縣,今年100億至200億元區間有商河縣、萊蕪高新區,去年則是3個區縣(含功能區);低于100億元的仍是兩個區縣。在濟南經濟實力實現了歷史性的新跨越后,區縣經濟發展強弱不均衡,比如排在首位的歷下區經濟總量相當于天橋區、長清區等9個區縣(含功能區)的規模;商河、平陰縣域經濟短板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