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賦分方式如下:教育部的規定是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的成績以等級呈現。一般分為5個等級,由高到低為A、B、C、D、E,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占比重15%,B等級30%,C等級30% ,D、E等級共25% 。
什么是“等級賦分”?
等級賦分”就是作為一種相對性評價制度,等級賦分是根據某一考生在考生群體中的相對位置來對其進行評價。
為什么要“等級賦分”?
為了更公平!這是選課之后,必然采取的新的對策,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不同學科,試卷難度不可能一樣!
舉個例子:加入某大學對該專業的要求是必選物理一科,那么考這個專業的學生,有可能是理化生組合,有可能是理史生組合,假如歷史的試題難度大于化學,那么選擇理史生的學生的原始分數就會吃虧了,難以保證公平。而使用等級分,考生最后上的院校和專業,最終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也就是在競爭者群體中的相對位置,而非原始分,能最大抹平了由于學科難度差異帶來的不公平現象,使得不同科目之間成績可以相加。
等級賦分制優勢何在?
舉個例子:假設在新高考中,A和B高考都選考了物理和化學,而且在高考中兩個人的語文、數學、外語和物理、化學的成績之和相同;B另外選考了生物,成績是90分,最終以優異成績順利進入了北京大學;但A另外選考的地理只考了65分,最終只能進入一所獨立學院。
如果按照這種傳統的記分方式,可以看到,因為選考科目不同,二人的命運走向完全不同。然而事實卻是,在這次高考中,生物試卷的難度很小,B考的90分只排在全省50%的名次,而地理試卷的難度很大,A考的65分卻能排在全省前10%的名次。
因此,在新高考下,不同的人選考科目不同,倘若只是按照各自選考科目的原始分數進行加和而得出高考分數,選考科目容易就能取得高分,選難了就得不了高分,顯然是十分不公平的。受考試難度和科目性質等因素的影響,分數不同質,就不能進行簡單的加和操作,只有轉換為同質性的標準分數,才能進行科學的比較與求和。同一學科,如果有兩次考試,每次的難度也可能不同,這樣成績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數進行比較。在眾多的考生中,無論同一科試卷難度如何,按照成績的高低梯度都能較好地體現出學生的水平差異。因此,賦分制不僅可以縮小學科難度不同造成的分數差異,也可以減小試題難度不同造成的分數差異。
等級賦分”有什么辦法?
改革后,高校按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投檔、分開錄取,選擇物理或歷史的學生在各自序列中排序,成績具有可比性,所以首選科目直接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而對于再選科目,由于考生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選擇的再選科目組合很可能不同,不同科目試題難度不同,其原始成績不具有可比性。
從教育考試的公平公正角度出發,參照有關改革試點經驗,將再選科目以等級賦分轉換后的等級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我省專門制定了等級賦分辦法的文件,具體等級賦分辦法為:賦分滿分100分,起始賦分30分,從高到低分為A、B、C、D、E5個等級,將考生原始成績按公式進行轉換得到考生等級成績,再計入高考總成績。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當再選科目中某科目考試人數少于保障基數時,以保障基數為準,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保障基數按照國家相關學科人才培養的需求等因素予以確定。
等級賦分轉換公式如下:
其中:Y、Y1分別表示某等級原始分數區間的下限和上限;T1、T2分別表示相應等級的賦分區間的下限和上限;Y表示考生的原始成績,X表示考生轉換后的等級成績?忌汲煽冋脼樵挤謹祬^間上限或下限時,不需要按轉換公式計算,相應的賦分區間的上限或下限分數即為該考生的等級成績。
假設在2021年高考中,小湘的政治原始成績為84分,在當年考生中排在前3%。根據前面的等級賦分表格,該成績位于A等,賦分區間為100-86分。同時,假設2021年政治考試成績,A等級的原始分數區間為98-82分。按公式經過轉換以后,小湘的等級成績為88分,最后就以這個成績計入他的高考總成績。
(X=87.75,經四舍五入得到小湘最終的成績為88分)
新高考的實施更有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所以學生們更應該在高中開始就找到自己的定位,根據自己喜歡的科目去合理規劃自己的高考選科情況,在去定好目標之后,需要的就是不拋棄,不放棄的心態,努力的讓自己做到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找到自己的動力源,不斷的去前進!
國內統考碩士和中外合作辦
時間:2023-09-14 20:0:32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有用嗎
時間:2023-09-19 12:0:16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國家認可
時間:2023-09-14 04:0:17想當醫生需要什么學歷 學
時間:2023-09-20 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