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00年,見證了多樣文明包容共生的歷史軌跡。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社會曾面臨種種危機和戰爭的考驗,但跨文化交流從未中斷。這種交流潤物無聲,拉近了心靈的距離,化解著矛盾和偏見,是溝通不同國度、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重要橋梁。愛其所同、敬其所異,尊重文化多樣性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歷史證明,只有讓開放包容的種子生根發芽,人類文明才能百花齊放,世界和平與發展才有不竭動力。
400年來,一批批博學多聞、卓有建樹的漢學家,始終站在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前沿,創立了各具特色的學術典范,產生了許多富有創見和深遠影響的學術成果。如法國學者伯希和以中西交通為基礎的考據傳統、德國學者福蘭閣的通史研究、瑞典學者高本漢的語言學、英國學者理雅各的典籍翻譯、英國學者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美國學者費正清的近現代中國研究等。他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星辰,將光芒和成就永遠留在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今天在座的,則有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校長若貝爾教授,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原校長臘碧士教授,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主席、荷蘭的伯頓斯教授,國際哲學協會聯合會主席、愛爾蘭的莫蘭教授,以及美國的傅高義教授、俄羅斯的米亞斯尼科夫教授、澳大利亞的馬可林教授、土耳其的歐凱教授等。他們和在座的各位,都為推動漢學以及多個領域關于中國的研究、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此,我代表中國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過你們向關心支持中國發展、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的漢學家和各界人士表示敬意和感謝!
女士們、先生們,
中華民族在5000年繁衍發展的進程中,孕育和創造了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文化。博大精深的諸子百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古籍、氣象萬千的詩詞歌賦、匠心獨運的書畫雕塑、澤被后世的四大發明等,都極大豐富了世界文明的寶庫;天人和諧、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觀念,憂國憂民、敬業樂群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態度,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品格等,至今仍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里,成為中國人的基因,是中國人文精神的最好體現。只有了解中華文化的這些內涵和精髓,才能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