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保送計劃實施考試科目多元化
作為一項全國統一考試,在人們的印象中,高考改革似乎始終未能觸及“大一統”的格局。而事實上,恢復高考后的30余年間,對統一考試、統一招生方式的改革探索始終沒有停止過。
1984年,我國開始保送生的試點,即由中學推薦,高等學?己送猓庥鑵⒓痈呖,直接進入高校學習。20世紀90年代初,保送生計劃人數曾一度擴大。但保送過程中出現了中學為了提高名牌大學的升學率,“推良不推優”的傾向,出現了申報作假、干部和教師子女保送比例過高等現象。1999年教育部規定,全國所有保送生都必須參加綜合能力測試。
另一項重要的改革則出現在考試科目變化上。
繼1988年上海、浙江先行試點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后,1989年7月,原國家教委決定在全國試行高中會考制度,并在會考的基礎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當時,教育部門已經注意到,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考試結果使用不當,高考升學率成為評估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唯一依據,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突出,一些學生偏科嚴重,高考客觀上承擔了對高中教育教學有偏頗導向的責任。
此后,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進行了在高中會考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的改革;1995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實行了會考后的高考“3+2”科目組設置方案,即語、數、英三科為必考科目,文史類加考政、史;理工類加考理、化,每科滿分原始分150分。
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1999年廣東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選擇1-2科。此后,各省陸續實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少部分省市實施的是“3+大綜合(或)+1”方案。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臧鐵軍認為,“3+X”科目改革的實施,在客觀上改變了以往全國一張試卷、一種高考模式的狀態,多樣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這一改革對考試內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動作用。
21世紀各地自主命題自主招生開始推廣
“3+X”的推行使得高考大一統的局面開始松動。
2000年,教育部決定實施分省命題,上海、北京率先單獨組織高考命題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區市試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舉行兩次高考,試圖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格局。但改革帶來的新問題也接踵而至。實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參與招生的學校和專業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積極性不高。在2004年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