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校園欺凌問題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話題!吨袊逃l展報告(2016)》中提到,近年來校園欺凌發生的頻次密集,地域范圍廣泛,覆蓋了絕大多數省份。據教育部統計,僅今年5月至8月,各地上報的校園欺凌事件就多達68起。
上個月,教育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多項措施,要求積極有效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校園欺凌危害校園秩序,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已經成為校園生活中的一大毒瘤。為何校園欺凌事件呈現多發態勢?我們應該通過哪些方法鏟除滋生校園欺凌問題的土壤?其他國家有哪些防治校園欺凌的成功經驗?第31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邀請新華社記者、專欄作家等撰文,從多個角度分析校園欺凌問題,探尋有效的治理之策。
漫畫:曹一
遏制校園欺凌須德法“兩教”并重
學校和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道德的邊界和法律的底線,懂得什么是善惡,讓孩子從小就把崇德守法樹立為人生坐標,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擔負道德和法律的雙重責任
新華社記者孫聞、李舒
近日,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校園欺凌”一事引發社會熱議。一個時期以來,校園欺凌事件多有發生,暴露出當事學校在道德和法治教育上的短板。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門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
德與法,是最基本的人格教育。小學三四年級,是孩子自我意識確立的關鍵期,也是公民意識養成的關鍵期。學校和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道德的邊界和法律的底線,懂得什么是善惡,讓孩子從小就把崇德守法樹立為人生坐標,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擔負道德和法律的雙重責任。這對于把他們培養成一個知美丑辨善惡、見善不欺、見惡不懼、見義勇為的正派人至關重要。
上述小學里一名小學生把廁紙簍扔到同學頭上,這種行為是嬉鬧,還是欺凌?對此,從道德和法律兩個維度厘清邊界,不僅有利于事件解決,對學生們來說也會是一堂鮮活的德育法治課。而涉事的家長、老師、學校乃至社會各界都是這堂課上的“老師”,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們的目光聚焦。事件仍未解決,每個當事方都應該向孩子們展現自己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擔當,要評估自己的言行是在向孩子們傳遞正能量,還是擴散負能量。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其根本在于要為未來的中國培養什么樣的主人翁。以此衡量,我們今天不對孩子的失范行為作出準確定性,既是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更是對國家之未來不負責任。
中關村二小事件提醒我們,道德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絲毫不遜于知識的傳授。往近了說,它關系到家庭和諧鄰里和睦,關系到我們是否擁有健康心理和美好的生活;往遠了說,則關系到我們要把國家的未來托付到什么樣的人手中。
既然這樣,今天面對孩子的失范行為,我們為何不把道德和法治教育抓得實一些呢?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