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寧夏,農村學生是早上餓肚子,中午啃點兒自帶的干馕;如今,學生只需帶一個文具盒和一個書包就可以去上學,午飯是好吃又營養的營養餐!帮埡欣铩钡摹靶∽兓斌@人地改變著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生態,給予農村學生成長的動力與能量。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啟動實施近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教育部和中央有關部門、試點地區共同努力,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試點工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2月底,全國共有29個省份1360個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校13.6萬所、受益學生3352萬人。
5月,全國學生營養辦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啟動“陽光校餐大數據平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實時監測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并評估效果。覆蓋14個省、100個縣、9561所學校、379萬名學生的80萬余條相關信息顯示,營養改善計劃成績顯著,對扶貧攻堅有重要作用。
實實在在惠“生”
聯財鎮中心小學位于六盤山腳下的寧夏隆德縣,全校581名學生中,大部分家庭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早上喝一杯水、啃幾口干饃饃是常有的事。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之前,住得遠的孩子中午回不了家,就在學校吃一點兒自帶的饃饃將就一天。
“2011年,國家啟動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這無疑為我們這些貧困地區孩子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毙iL蔣剛剛說,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學校留心對學生體質進行監測,數據顯示,身高、體重等符合健康標準的學生逐年增加,學習成績普遍提高!皩W生家長外出打工能放心了,子女生活學習也有了保障,學校成了孩子們‘最幸福的家園’!
“營養改善計劃讓2300萬名學生在學校吃上熱飯菜,是良好教育的基礎。據統計,這些學生中,18.6%來自精準扶貧家庭,每名學生每年800元的膳食補助,相當于農村貧困線的29%,有顯著的減貧作用!敝袊l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介紹說,受益學生中,20%是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兒童,超過半數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兒童。在解決吃飯問題的基礎上,營養餐給這些孩子的學校生活增加了歡樂,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為動態掌握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效果,重慶市每年在12個國家試點區縣開展營養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重慶學生營養狀況得到改善,身高、體重增長,生長遲滯率、消瘦率和貧血率明顯下降。其中,與2012年比較,男、女學生的生長遲滯率分別下降6.66%、6.92%,消瘦率分別下降4.99%、3.72%。
點多面廣,交通不便,重慶城鄉“二元結構”在農村學校身上表現十分明顯。從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之初食堂供餐模式的“大多數”與“牛奶+蛋糕”或“牛奶+雞蛋”課間加餐模式并存,到全市所有試點學校全面實現學校食堂供應完整午餐模式,重慶農村學;靖鎰e了“一日兩餐”“咸菜拌飯”“冷飯冷菜”的境況。其背后,重慶市累計新建、改擴建的1957所學校食堂功不可沒。
在營養改善計劃的實踐探索中,學校食堂供餐逐漸成為目前最受學生歡迎、較為安全有效的供餐模式。為推進學校食堂供餐,中央財政專門安排了3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解決試點學校就餐條件差、食堂缺口大、供餐能力弱的問題。
截至目前,已完成食堂建設項目近6.8萬個,新建、改造面積2567萬平方米,購置了價值21.25億元的廚房設施設備,一大批設計規范、取得資質的學生食堂投入使用。全國實行食堂供餐的試點學校比例達到71%,國家試點地區達到73%,其中浙江、福建、重慶、貴州、西藏、寧夏、新疆等地達到或超過95%,試點地區學生就餐條件大幅改善,大大提高了供應安全、衛生、營養餐食的能力。
廣西先后出臺了學校食堂建設指導意見及標準等文件,對學校食堂規劃選址、建設規模、內部布置、設施配置和建設管理等做了明確規定。陜西省統籌初中工程、校安工程等項目,截至2013年年底,累計投入28.3億元,完成了43個國家試點縣學校食堂建設任務。
“貴州地理環境惡劣,經濟不發達,山高路遠,校點分散,農村學生最困難的就是吃午飯!辟F州省資助辦副主任羅忠勇明白,在貴州,要實現“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并非易事,其背后是各級財政的全力支撐。目前,貴州省65個集中連片特困區縣由國家補貼每生每天4元,22個區縣由國家財政和貴州省財政各承擔每生每天2元午餐成本,其余食堂建設、工勤人員配備、物流采購等全部由省財政負擔。
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讓營養改善計劃的標準隨之“水漲船高”。目前,中央財政為699個國家試點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目前每生每天4元。從2011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256億元,用于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財政僅營養膳食補助一項支出就超過200億元,此外還承擔著維護食堂運轉等費用開支。云南實現膳食補助和“一補”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覆蓋,貴州、西藏、陜西、甘肅等地將有農村學校的縣都納入了試點范圍。
“為實現兩個‘全覆蓋’,云南省地方財政共需新增投入11.67億元,其中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由省和州(市)共同承擔,根據經濟條件按5∶5、6∶4、8∶2的比例分別承擔,經濟條件最差的地區資金全部由省級承擔,從而確保資金能按時足額到位!痹颇鲜「笔¢L高峰說,兩個“全覆蓋”的實施,云南山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飲食已由“兩餐變三餐”,學生的良好飲食習慣正得以養成,受益學生體質明顯改善,為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扎扎實實!百|”
“作為寧夏南部山區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在欣喜之余,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笔Y剛剛坦言,作為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落實營養改善計劃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含糊不得。
雖然53種食材由教育局統一政府采購后配送到學校,雖然采購的食材經由農牧、食監、質檢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把關,蔣剛剛還是對食材配送、檢疫、貯存等各個環節“緊摳不放”??每天早、中、晚由校長、專職管理員和值周教師對食堂衛生情況進行現場檢查,還在食堂安裝了無死角、無盲區的高清攝像頭,監督查看膳食制作全過程。
確保每一份營養餐都吃得安全,每一元錢都吃到學生嘴里,始終是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各地均建立起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對供餐企業實行嚴格準入和退出機制,將不合格的供餐企業列入“黑名單”;建立并落實了學校膳食委員會、校長(教師)陪餐等制度。在資金安全方面,教育部建立了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制定了供貨商評議、招標采購等制度。各級學生營養辦都設立了監督舉報電話和郵箱,不少地方審計部門還定期開展專項審計。
6月至7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民主黨派人士、國家督學以及營養專家等,以食品和資金“兩個安全”為重點,對18個省份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導,向相關省份反饋了72條問題清單。相關省份高度重視,逐一整改落實。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全國沒有發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事故,“兩個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剛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時,沒有現成經驗,配套人員、基礎設施不到位,校長、老師齊上陣,有的校長說‘校長成了堂主,教師成了廚師’!闭f起當時情景,羅忠勇不無感慨。而隨后,貴州開始了財政資金、人員配備、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探索。
貴州在各個縣區實行“四統”采購、報賬制,從制度管理上保證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八惺称吩牧隙紝嵭薪y一招標、統一采購、統一配備、統一送貨。”羅忠勇解釋說,招標企業負責食材采購、運輸,學校只負責接收、驗貨,企業配送后拿著學校開具的收貨單,到縣營養辦對賬、縣財政局核算。
當前貴州省各級形成共識:盡管營養改善計劃剛起步,規矩就立起來。教育部聯合財政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原衛生部等15個部門,先后組織制定了實施細則、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專項資金管理、營養健康監測評估、應急事件處理等10個系統的管理制度,明確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試點學校以及供餐單位的職責,規范各個環節的操作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辦公例會、工作調度、分省包干、督導督查、定期通報、監督舉報、信息公開等工作制度,做到每項工作都有落實的辦法。
把營養改善計劃的每一項內容都放到陽光下“曬一曬”,讓政策文件、規章制度、進展情況“上墻”、“上網”。,教育部會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開展“陽光校餐”項目試點,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實時監測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并評估實施效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真真切切育“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連續4年(2012?)的跟蹤監測表明,國家試點縣中小學生貧血率降低8.9個百分點,學生營養知識水平得分提高16.7個百分點,學生養成一日吃三餐飲食習慣的比例增加4個百分點。
“過去一些孩子住得比較遠,10公里山路走回家起碼兩個小時,中午飯就在路邊攤隨便買一點,或者干脆餓著肚子上課,F在有了營養餐,每個孩子都能吃飽吃好。”貴州省甕安縣永和小學校長陳紹武發現,近兩三年,學校陸續增加了四五十名學生,都是從父母打工的城市轉學回來的。
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營養不良造成的智力發育障礙、勞動能力低下以及各種疾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GDP的3%至5%。這一判斷也提供了看待營養改善計劃的另一個視角。
2013年,內蒙古專門成立了自治區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學生營養指導專家組”,設立了專項研究課題。分別委托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內蒙古疾控中心等高;驒C構,就促進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運行機制的規范化、食品安全與資金安全的制度化、供餐與食譜制定的科學化進行理論研究。
小小營養餐,其實不簡單,關系的是一代人成長乃至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命題,教育公平是題中應有之義。
為確!耙粋都不少”,每名學生都能按時吃上營養餐,寧夏在92%的試點學校由食堂集中供餐前提下,創新供餐模式,實行學校食堂為主、企業配餐為輔、農戶托餐為補充的供餐模式。在地處偏僻、食品采購難度大的教學點,選取農村家庭對供膳條件進行改造,按標準由農戶托餐。
從2012年起,四川省在61個國家試點縣外,啟動58個“老少窮”縣同步同標準的省級試點,惠及農村義務教育學生355.8萬人;從2013年秋季學期起,將67個民族自治縣和民族待遇縣的省級試點范圍擴大到縣城義務教育學生,新增受益學生23.5萬人,實現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生全覆蓋。
改善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家庭一起努力。在中央層面,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在資金、項目和力量上做加法,統籌推進營養膳食補助提標、完善“一補”政策、支持地方試點、改善就餐條件等工作;會同衛生疾控部門開展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進行膳食營養指導。在地方層面,不少地方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搞創新,不斷豐富營養改善計劃內涵。
江浙滬等東部地區地方財政掏錢,讓學生吃上營養餐;重慶、四川鼓勵學生家長承擔一部分,讓營養餐標準實現4+X,膳食結構得到優化;湖北團省委、青基會發起建設近1700個“希望廚房”,改善學生就餐條件;云南建設7萬多畝的勤工儉學基地,6600多所學校的學生開展勤工儉學,既促進中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又增加學校蔬菜、肉食等供應,提高了學生伙食質量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