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校以大藝術觀的視野,不斷審視自身的辦學方向、辦學行為和辦學特色,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和發展需要出發,逐步走出了以美術教育見長的傳統特色辦學模式,形成了由“美術”而“美育”、由“美育”而追求人生的“自由與幸!钡奶厣k學系統。
關注生命自由與幸福成長
學校美術特色的形成,得益于當地濃厚的地域文化。我校居于文人書畫傳統與民間繪畫交相輝映的千年古鎮楓涇,本地青少年生長于斯,耳濡目染,對學校美術教育特色的形成起到了促進推動作用。而學校的美術特色教育反過來又對當地文化的傳承起到了充實和提升的作用。
“美麗的教育”作為學校獨有的教育形態,有其特殊的含義:一是借美育人,二是創美育人,三是藝術體驗育人。多年來,學校實現了辦學視野上的三大轉變:一是從單科美術特色轉向綜合性的審美教育;二是從學科美育轉向全方位的審美化教育;三是從單純的審美情感研究,轉向關注學生生命自由、幸福成長的人性研究。在這轉變的過程中,學校對“美”的感悟也逐步提升,經歷了從關注外在“形式美”到內在“自由美”的培育,再到探索復雜審美關系中追求“真善美和諧統一”的過程。
校本課程農民畫本文作者供圖
建構人人會繪畫的課程體系
學校為每名學生提供了“綜合美術課程”學習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擁有一支“畫筆”!熬C合美術課程”主要由美術類必修課程、綜合類選修課程、人文修養類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即審美素養、人文素養和創新素養。
美術類必修課程內容主要有:基礎素描、基礎色彩與基礎速寫。綜合選修類課程內容分普及類選修和創新類選修。普及類選修包括西方美術鑒賞、農民畫、動漫、國畫、剪紙、平面設計、工筆線描等。采取自由“走課”的教學模式。由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開設相關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想學的課程。創新類課程為學有余力的創新班學生開設,包括創意速寫、裝飾色彩、具象表現繪畫、線性主題創作、泥塑創作、產品設計、綜合材料繪畫、立體構成、小課題探究等。
人文修養類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藝術與人生、藝術與科技、藝術與體育。由此讓學生通過欣賞藝術、感悟藝術、實踐藝術,達到錘煉人格的作用;讓學生從藝術的角度感悟科技的美,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通過“毽球”特色體育項目活動,將藝術與體育融合,感受運動中的藝術美。
實踐活動類課程內容主要有野外采風寫生、開辦個人畫展、社區實踐、農民畫基地實習和學科審美化改造課程等。通過寫生,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純熟繪畫技巧,深刻理解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作品美之間的關系。通過開辦個人畫展,使學生站在一個更高的境界理解藝術。通過接觸大家、名家的名畫、好畫,提升學生的欣賞力和創造力。
課程建設的核心是建設課程文化,為此,學校確立了以審美文化為內核的學校課程體系的架構,強調了審美文化在特色形成中的作用與功效,使學校教育課程體系有靈魂。學校對國家課程進行了二次開發,統一學科教學中的美育目標,同時對學科滲透“美育”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譬如,語文突出語言美、數學突出邏輯美、歷史突出人文美、化學突出變化美、物理突出科學美、地理突出自然美等。不同學科在“美育”層面上得到了統一。
形成個個懂欣賞的教育氛圍
學校通過藝術化的手段,對德育活動進行審美化改造,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主動接受教育引導。
一是“借美育人”的探索。學校借助于已有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手段,通過作品展演、競賽活動等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美,在欣賞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升華。二是“創美育人”的研究!皠撁烙恕敝饕w現在對教育內容、教育過程進行審美化改造。一方面體現為“自由與創造”,即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與激發,學生自主管理機制的形成;另一方面,體現為“交往、對話與體驗”。學校開展了主題明確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生態、環保、和諧、美好等方面入手,描繪他們心目中的社會與自然,并以他們豐富多彩的想象,展望了和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前景。三是“化美育人”的推進。為改變說教和灌輸這一德育模式,學校開展了“以美的情感體驗為主線的欣賞型德育模式”的實踐研究,用故事的開展來代替傳統教育中的說教與灌輸,形成了“民間故事進課堂”“一畫一故事”“一人一故事”“一景一故事”系列活動,借助故事進行教育的形式,在撥動他們心弦的同時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在引發情感共鳴的同時,把自己的感悟運用于故事創編之中。
倡導處處有創新的教育局面
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以培養審美的人、理性的人、善良的人為教育指向,進行了“以藝術為基、以科學為實、以人文為魂”的教育總體設計,形成了融“藝科文一體”的學校創新體系。學校努力探索科技創新教育與學校管理、教學質量、學校德育之間的內在聯系,摸索出一條適合于科技創新教育與學校整體工作互助互利、緊密結合的新路子。學校利用創新教育促進班級的管理,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并把科技創新教育靈活運用于學科教學,挖掘學生潛能。學校還把科技教育與藝術教育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明白“創新就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
學校在“美麗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大量調研,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現狀從目標設計、教學流程、師生合作、方法運用、教學輔導五個方面進行了分類,提出了以“五美”為特征的理想課堂教學審美化標準。一是目標設計美。教學的三維目標要達成,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容量恰當。目標設計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二是教學流程美,以美激情、以美導學、以美正學。教學過程要流暢,教學不拖沓,要體現松弛有度的教學節奏美。三是師生合作美,強調師生互動,教學對話、情感體驗、自主學習、感受成功。教師主導要體現“有序、有度、有效和有情”;學生主體要體現“有動機、有過程、有習慣、有方法”。四是方法運用美??教法優化、手段恰當、自然分組、情景創設。教師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及教材學情,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注重板書設計。五是教學輔導美。教學強調課內外結合,教師輔導與作業批改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學前自我預習、學中教師點撥、學后歸納整理,自我輔導與同伴相助相結合。以“五美”為特征的課堂教學審美化標準的清晰化,為基礎型課程學科審美化改造推行提供了科學向導。(作者陸旭東,系上海市金山區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校長)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