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招生的指標化陷阱,使得高校招生被高考分數牢牢束縛住,造成不好的導向
□高校招生與人才培養“兩張皮”,招生只負責將高分考生攬至麾下,人才培養只能“有什么苗子做什么菜”
□招生組的重要任務不是競挖高分考生,而是為考生提供從人生規劃到專業選擇的全方位咨詢服務
□在招生的過程中,不僅要將目光盯在各地的“超級中學”,更要關注農村、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等考生
隨著各地高考分數的陸續公布,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其間陸續爆出欺騙考生修改志愿,招生組老師為成功錄取而“動員”考生多達8次,名牌高校之間為了搶奪優質生源,不惜用各種手段互相傾軋等新聞。
不少專家評價,種種現象反映出,高校的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陷入高校間競爭錄取狀元數多少、高校間比拼在某一地區錄取分數線高低、招生組老師帶著完成招錄多少名高分考生的任務等指標化陷阱?梢姡簧俑咝T谡猩浫」ぷ髦,眼光局限在能招收到多少高分生源上,沒有立足長遠,將招生當作一項長期的事業來做。
7月4日,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于涵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就這些現象進行反思。
一問
高招指標化,有何危害?
于涵:招生的指標化陷阱,使得高校招生被高考分數牢牢束縛住。這會造成不好的導向。首先體現在兩個方面:對于基礎教育來說,會形成基礎教育唯分數論的不良導向;對于高等教育來說,會因此忽視了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
還有一個影響不能忽視,招生過程中一些不合適的做法會給考生本人也留下負面的印象,沒能給考生上好邁入成年和高等學校的第一課。
同時,對于社會和廣大公眾來說,高校的招生錄取工作也沒能向社會傳播良好的成才觀和價值觀。
長此以往,這不僅有損高校的形象,而且,也辜負了公眾對高等教育的信任。
二問
如何理解招生事業觀?
于涵: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的要求,高校應當將招生工作視為一項“承前啟后”的育人事業,一項“優勢轉化”的辦學事業,一項“促進公平”的利民事業,而不只是為了挖狀元、挖高分考生,為將招生指標做得更加華麗,甚至采用不正當、不道德的手段。
招生事業觀的落實關鍵在三點:一是因材施招,以招生促進學生成長。傳統上高校招生與人才培養往往是“兩張皮”,招生工作只是負責將高分考生攬至麾下,不考慮后面的人才培養環節,而人才培養只能“有什么苗子做什么菜”。清華大學在今年的自主招生過程中,設置了學科專業評價環節,首次在10個學科專業試點進行面試,將人才培養前置到招生環節,實現了人才選拔與培養的有機結合,甚至是無縫對接。對這些優秀考生來講,因為他們有較強的專業潛質,在招生選拔中被敏銳地發現,從而實現了專業選擇的“精確制導”,在最有利于發揮自身特長和潛質的專業、院系及老師指導的環境當中,這也會大大增加他們成長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可能性。
二是打破唯分數論,以多樣化的標準多元選才。優秀學生絕不簡單等同于考試成績的優秀,更遠非高考高分所能全部涵蓋。打破文理招生界限、增加體質測試、實行學科專業面試、改善綜合面試等招生舉措創新,使一批各具特色、但并非考試高手的優秀學生找到展現自己的舞臺。當然,打破唯分數論僅靠高校努力還很不夠,社會逐漸破除堆積于教育之上的功利化泡沫、政府管理部門更符合教育規律的制度設計、媒體宣傳的密切配合等應當形成合力。
三是完善招生服務,促進教育公平。很多考生并不太了解各個高校和專業的實際情況,志愿填報往往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招生應采取多種方式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全面、深度的招生咨詢服務。招生組的重要任務不是比拼優惠條件競挖高分考生,而是為考生提供從人生規劃到專業選擇的全方位、客觀、深度的咨詢服務。在招生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將目光盯在各地的“超級中學”,更要關注農村、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等考生,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促進教育公平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