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從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到陳獨秀為《青年雜志》寫下的創刊詞《敬告青年》,人們對青年的期待越來越強烈。這是他們的判斷:“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青年,所可貴者,不只在于年輕的身體,而更在于胸襟和懷抱。而青年有什么樣的胸襟和懷抱,國家就有什么樣的未來。
1919年7月14日,青年毛澤東經歷短暫“北漂”回到長沙,創辦了《湘江評論》。這是他的胸襟:“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已奔騰澎湃于湘江兩岸了!順它的生,逆它的死!睆倪沉默的湘江看到民族的未來,并為之矢志努力,這是他的懷抱。一個民族的生死在青年人的胸懷中,“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胸懷天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才是青年人的狀態。歷史從來都是把使命交給青年人,功崇唯志,業廣唯勤,青年人也沒有辜負歷史的期待。
因為,青年不僅是生命中的一段時光,青年是一種不屈的精神。
盡管,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精神,但每一代青年都是時代精神的闡發者和實踐者,是時代潮流的晴雨表。
黃花崗下的碧血,趙家樓上的火光,南昌城頭的槍聲,“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抗日吶喊……青年站在火與血的最前線,他們是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成為歷史的拓荒人和推動者。
——青年是奮斗的。無論是救亡圖存的舊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征途中,青年人握緊接力棒,把個人的理想和時代的夢想緊密結合,在奮斗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青年是創造的。茍日新,日日新。開拓創新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是青年人最深沉的品質。在青年身上,涌動著開拓的夢想與勇氣。開拓的道路是艱難的,其中必然有挫折和失敗,有找不到出路的苦悶,青年人以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為人先、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銳氣,創造新的世界。
——青年是奉獻的。服務他人和社會的奉獻精神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品質,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雷鋒的熱情是對他人的奉獻,支教路上的火把是對社會的奉獻,“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是對民族的奉獻……奉獻精神是青年人的力量。
而在今天,當改革創新成為時代精神的核心時,改革與創新也是青年精神的核心。從來,都是青年人開創了新的時代,他們打碎鎖在國家、民族、社會和個人身上的種種“規矩”,讓世界以更美好的秩序運行。
無論60后、70后、80后,還是90后……這種標簽化的代際只不過說明歲月的更迭,老去的是個人一段時光,不老的是青春的頭腦和智慧,青春的創造與行動。
這就是青年精神。
我們不否認,在我們青春的時候,我們有自己的困惑——道德的困惑、能力的困惑、對未來的困惑。在這個歷史轉型時刻,充滿夢想的力量感和無法實現夢想的無力感同樣存在。低落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努力能否改變自己,更不用說社會與時代的命運?晌覀冊敢庀嘈,我們所繼承的來自歷史的青春基因——青年精神,這是我們的信仰。
有一個電視節目叫《青年中國說》,打動了很多人。登上舞臺的90后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堂課,當人們為他們憂心忡忡的時候,他們已經成為時代的代言人。他們的聲音或許有缺點,他們或許會經歷波折與失敗,但他們站在時代潮頭的精神,如同那個充滿力量的句子,“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青年的聲音和青年的行動就是時代前行的力量。
畢竟,我們站在自己的土地上,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小鎮,無論是霧霾里的清晨還是霞光萬里的黃昏,身后都是你我的中國、青春的中國、我們生生息息熱愛的文化家園。
老去的是歲月、是歷史的風煙,不老的是那段張揚的青春、是永遠流傳的青年精神,有一個詞不老,叫青春。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