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醫藥大學教務處聯系電話為0771-3126099,該校聯系地址為中國廣西南寧市五合大道13號、郵編為530200、聯系郵箱為xiaozhang@gxtcmu.edu.cn。
廣西中醫藥大學的前身為1934年成立的廣西省立南寧區醫藥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為廣西中醫?茖W校,1964年升格為廣西中醫學院,1970年南寧醫學?茖W校并入,201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是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
學校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理、工、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產學研醫緊密結合、對外交流合作優勢突出,有仙葫、明秀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310.99畝。設有16個學院,3個直屬公共教學部。有14所附屬醫院(其中直屬附屬醫院3所,地方附屬醫院11所),1所附設中醫學校,1家校辦制藥廠,1所獨立學院。有重陽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國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學研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學校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觀,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興!睉鹇。學校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069人,其中474人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生導師42人、碩士生導師685人,F有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2人、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4人,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32人。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有本科專業27個,其中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9個,省級優質特色專業(群)9個、省級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一體化建設項目8個。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已連續13年榮獲“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近五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25項;完成教育部專業認證4個,并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科建設穩步發展
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3個,是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高校;有國家臨床重點?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培育?4個;有廣西一流學科(含培育)3個,廣西優勢特色重點學科4個,廣西重點學科6個,廣西民族院校特色學科1個;廣西中醫藥重點學科(含培育)55個。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醫學在全國排名進入前50%,中藥學、中西醫結合進入前70%。
科學研究成果豐碩
學校以中醫藥、壯瑤醫藥研究為重點,加強科研創新基地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新增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個,實現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零”的突破;廣西中醫藥科學實驗中心是全國中醫藥民族醫藥最大的創新共享平臺之一。有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重點實驗室,4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8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含培育),4個廣西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含培育),4個校級國際聯合實驗室。擁有院士工作站1個,廣西協同創新中心3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1個、高校-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合作平臺1個,自治區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臺2個,省級高端智庫2個。1970年開始,趙一教授參與屠呦呦“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韋貴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關性疾病及頸性高血壓學說”,鄧家剛教授的“化學中藥學說”,劉力紅教授的《思考中醫》,均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校園內活躍著“扶陽學派”“八桂學派”“黃氏壯醫針灸”“本土學派”等多個學術流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
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99項,省部級項目337項,廳局級項目904項,資助經費1.99億元;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6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4項;出版科技專著190余部,發表科技論文7800余篇,獲專利授權594件。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