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范大學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學校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于一體,位于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美譽的江西省省會南昌,對江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師范)大學,F有瑤湖、青山湖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500余畝,建筑面積140余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370余萬冊,電子圖書100余萬冊,幒^不設圍墻,四周以一條7公里長的瑤河環抱,具有突出的生態人文特色。
歷史沿革
學校緣起于廬山白鹿洞書院,肇基于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昌大學,1953年改為江西師范學院,1983年更名為江西師范大學,是江西省本科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江西銀行學校)整建制并入。
辦學思想
學校先后七次遷址,六易其名,四度調整,砥礪出“靜思篤行、持中秉正”的校訓,孕育了“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社會”的辦學思想,“以生為本、以德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撓、艱苦創業”的辦學傳統,“質量立校、學術鑄校、人才強校、特色名校、管理興校、和諧榮校”的重點任務和“愛國榮校、民主和諧、求真務實、開放創新”的師大精神。
學科建設
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F有1個學科(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的,4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及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科學研究
學,F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單糖化學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鄱陽湖濕地與流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小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服務平臺(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6個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平臺立項建設項目(1個實驗室和2個工程研究中心),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2個省工程實驗室,1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省級軟件科學(高校工程、實驗示范)技術中心;3種期刊進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列;201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國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1項、重大專項課題1項,973計劃前期預研項目1項,國家國際合作重大專項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5項,國家軟科學項目4項,江西省重大科技專項5項,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招標課題3項,江西省教育廳科技落地計劃項目20項,江西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標項目3項、重點項目4項。其中,“863”計劃重點項目(以高校為牽頭單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和專項經費超過500萬元的國家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均是全省高!傲恪钡耐黄。2011年實現年度科研項目立項總經費超過1億元,近五年來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居全國師范院校前10位左右。在英國《自然》(Nature)雜志3月發布的2014全球自然指數(NatureIndex)中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89位。
師資隊伍
學校共有在編教職工29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700余人,博士(含在讀)774人。專任教師中,35歲以下教師比例為17.88%;擁有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53%;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75.82%。有中科院院士3人(雙聘),國家“”人選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雙聘),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者2人,中科院“”入選者2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14人;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0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48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32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37人(含柔性引進10人),江西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9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師2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教師5人。
人才培養
學校設有23個專業學院,1個獨立學院(科技學院),現有87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本?粕3萬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萬余人;獲批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個,國家人文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6種,教育部萬種新教材5種;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0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品牌專業25個,省級精品課程26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5門,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5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從1999年開始學校實施學分制改革,以培養責任擔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分制管理、模塊化課程、菜單式培養、開放型教學”為機制,著力培養符合需要的“厚專業基礎、寬學科口徑、高品德素質、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從2008年起,學校在省內開始按一本線招生;2012年起,啟動“正大學子”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13年起,開展本科師范生免費教育(1000人),實施本碩、碩博連讀培養模式。學校本科生初次就業率穩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2011年,學校就業工作成功躋身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高校50強。2012年,學校獲批成為全國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學生競賽
學校注重通過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動,大力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是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高校,校團委在全國師范院校中唯一獲得團中央授予的“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均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藍天”環保社團先后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為全國高校唯一獲獎學生社團;學校報送的《純潔.朝氣.責任?努力培育青年精氣神塑造青年新形象》獲第八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音樂學院合唱團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獲專業組聲樂類金獎;楊文軍同學成為歷史上首次蟬聯皮劃艇項目奧運冠軍的運動員,金紫薇同學和她的隊友們實現了中國賽艇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第16屆亞運會上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勞義同學勇奪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冠軍,成為我國在亞運會歷史上第一個男子百米冠軍;2011年,壽?超同學在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斬獲三枚金牌,創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學校2012年在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斬獲一金兩銅,刷新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的歷史最好成績;在第十三、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1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三等獎,實現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特等獎“零”的突破,并成功躋身全國50強行列,成為全國“挑戰杯”競賽發起高校。
教師教育
學校堅守地方師范大學使命,發展教師教育辦學傳統、優勢和特色,在全國率先“紅土地支教實習工程”,被確定為全國實施“農村師資支持計劃”試點高校,現已成為江西基礎教育教師人才的搖籃、教師骨干人才培訓的基地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引擎,培養了一大批各地中小學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中堅骨干力量。學校堅持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融合、學術性與師范性統一、大學與地方政府和中小學校合作,不斷推進教師教育模式創新;構建了實踐取向的課程教學體系、能力取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取向的教師養成教育體系。獲批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2項、“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課”立項建設2門、國家級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獲批國家級教師教育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項。從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實施本科免費師范生教育試點。建立了全省日訪問量最大的“江西教師網”,有效服務和引領基礎教育改革及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其中,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機考辦公室、省“國培計劃”項目執行辦公室、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辦公室等均設在我校;承擔了“江西省中小學教師統一招聘考核大綱”“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網絡研修工作室”等教師教育項目的研制和開發建設工作。
社會服務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始終以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服務為使命,充分發揮在江西科學發展中的“人才庫”、“發動機”和“智力源”作用。解放后,學校積極支持和幫助籌建地市大專院校,為全省基礎教育培養師資。近年來,學校注意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優勢以及在我省獨有的音樂、體育、美術、外語等學科優勢,打造贛鄱文化平臺,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發展;充分發揮傳統基礎學科和理工類應用學科優勢,優化創新科研服務體系,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劑、布、膜、湖”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成果;學校積極參與江西省科技振興計劃,總投資1億多元的“年產1500噸汽油抗爆劑甲基環戊二烯三羰基錳”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實現了學?蒲谐晒D化為生產力的重大突破;LED外延材料產業化項目成為全國三大生產基地;依托學校納米纖維技術、由學科科研人員創辦的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億平方米聚酰亞胺納米纖維電池隔膜產品生產基地在南昌高新區隆重奠基,項目總投資達6億元,投產后年產值將在60億元以上,是我校又一項高新技術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成功案例;方志遠教授五登央視《百家講壇》講授國史,先后評選為《百家講壇》“最受歡迎主講人”和“最受歡迎節目”。大學科技園2011年成為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2012年成為第四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013年獲批全國師范院校第3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積極發揮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創辦智庫內刊《江西發展研究》,刊發10篇研究報告均獲省領導批示,全年學校教師撰寫的20篇研究報告獲得省領導32次批示,部分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政府決策。
國際合作
學校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現與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28所高校實施學分互認、師生交流等項目,招收14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校學習,與10余個海內外科研團隊和科研機構合作建設了一批重點實驗室,與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共建了該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并被評為全球示范孔子學院。學校長期聘請一批外籍教師來校授課,其中外籍教師ConstanceGibson榮獲國家“友誼獎”。2011年,學校獲批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保@批與英國萊斯特大學合作培養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2012年,學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學院。
在7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了逾20萬名各類優秀人才,其中10萬余名為中小學優秀教師,一大批已經成為所在行業的中堅,F在江西近半數中小學特級教師、60%以上的中小學省級骨干教師,80%以上的高中特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是江西師大的畢業生。學校校友中還涌現出許多杰出人才,這其中既有中正大學時期校友兩院院士黃克智、曾慶元,重點大學校長解沛基、劉振群、尹長民、貝效良、林增平、蔣建平,著名制漿造紙專家陳嘉翔,國家最高出版榮譽獎?韜奮出版獎獲得者徐柏容,著名詩人公劉,著名軍旅作曲家李非,著名書法家沈鵬,原江西省委書記萬紹芬等,也有師院或師大時期校友如原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原安徽省委書記王太華,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一級大法官沈德詠,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上洋,國家信訪局局長、黨組書記舒曉琴,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范衛平,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總經理羅熹,中國泰康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裁劉經綸,世界500強企業江西省銅業公司董事長李保民,江西首富、江西濟民可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義海,江西恒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永輝,廣東黑火集團董事長吳彥峰等。學校在校友會網2015中國大學杰出政要校友排行榜中位居全國高校第78位,2015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中位居全國高校第87位。
“十三五”期間,學校將以深化綜合改革為契機,積極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按照學!丁笆濉睍r期事業發展規劃綱要》規定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要求,朝著建設一所地方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范大學的發展定位而奮斗,努力在江西“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偉大實踐中再譜新篇。
南昌航空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39華東交通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37南昌航空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05華東交通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