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家民辦本科高校
三江學院地處六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江蘇省首家民辦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四所民辦本科高校之一。三江學院創辦于1992年,2002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高校。2006年5月通過江蘇省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評審。2007年5月我校作為全國首家民辦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8年3月以良好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學,F有鐵心橋主校區、東校區、南校區、東山校區、竹山路校區和一個聯合辦學點。鐵心橋主校區座落于南京城南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歐式校舍,典雅壯麗,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綠化率達70%。校舍面積42萬平方米,千兆光纖校園網覆蓋整個校園,圖書館藏書296多萬冊,F有全日制本?圃谛I18000余人,設有16個二級學院、43個本科專業、31個?茖I,涵蓋了文、工、經、管、理、藝等學科門類。
辦學理念先進
在23年的辦學歷程中,三江學院弘揚三江師范學堂“儉樸、勤奮、誠篤”的優良傳統,堅持“學用結合、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和“以生為本、德育優先、規范管理、以質取勝”的辦學方針,以“唯實求真,開拓創新”為校訓,以“嚴謹、勤奮、堅毅、自強”為校風。 2011年我校成為江蘇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項目的試點高校。我校全面推進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人才培養責任,增強辦學自主權,建立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健全學校、學院兩級質量保障體系。通過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努力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充分利用“名校強市”的資源優勢和民辦機制,實施“積極引進、著力培養、擇優聘用、逐步優化”的建設方針。截至底,學校共有專兼職教師1178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3%,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7%,教師中具備專業(行業)從業資格和任職經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5%。此外,學校還柔性聘請了一批國內相關學科和專業的學者、知名人士擔任教授或客座教授。逐步建成了一支以專任教師為主體,以駐寧高校教授、行業(企業)專家、外籍教師為補充的多元化、優質師資隊伍,較好地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為了推動青年教師成長,學校每年投入數百萬元實施三江學院“青藍工程”,培養教學骨干、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組建教學創新團隊和科研創新團隊。同時,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學術水平,了解本專業的學術前沿動態,開拓視野,學校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留學基金項目和省內出國留學基金項目,同時設立了專項出國研修經費,近幾年選派了一批優秀教師赴美國、日本、加拿大、荷蘭、臺灣等國家或地區進行訪學和研修。近年來,我校教師以年均兩位數的規模晉升高級職稱。我校教師共發表科研論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知識產權6項。共承接縱向科研課題47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41項,市局級3項,橫向課題15項。
辦學特色鮮明
堅持應用型培養定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主動適應需求,確立“面向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建立了“以應用知識為基礎的理論教育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育體系”和“以職業素養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體系”。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人成才,大力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人格成長。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學校已擁有5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含建設點)以及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同時學校積極開辟政產學研用等校內外合作育人渠道,先后與南京市地方政府以及中科院軟件研究所等開展深入合作,與江蘇軟件園共建“卓越人才培養教改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明顯提高,近三年來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近400項,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立項136項。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