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總共有1個校區,即校本部校區,該校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總共有1個校區,地址是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若水路1號。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英文簡稱IVT)是為滿足園區開發建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區內外資企業,在新加坡原總理吳作棟的提議下,于1997年1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建成后,中新兩國政府領導多次到訪考察,并對學院辦學成績表示肯定。學院獨墅湖新校園于2010年9月正式啟用,原三校區合并,新校園地處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若水路1號,與納米科技園、創意產業園、中外十余家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毗鄰而居,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豐富的產業資源、科研資源、廣闊的就業空間和創業平臺。
學院是蘇州地區17所高職院校中唯一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現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江蘇省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先進學校,多次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辦學實力位于省域前列。二十年來,學院通過積極借鑒新加坡、德國等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教經驗,形成了以股份制辦學體制、深度校企合作、國際化辦學視野為特色的辦學風格。
學院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股份制辦學,組建了由蘇州市光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光華控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沸點教育咨詢管理公司、翔宇教育集團、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蘇州)有限公司、瑞薩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中外著名跨國公司、國內外知名高校組成的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董事單位成員中來自美國、德國、芬蘭、比利時、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企業董事21家,占董事成員的70%,跨國企業董事單位16人,占董事的53%。董事會領導下“院長負責制”的組成結構及運作機制,融合了企業和學校雙方資源,從經費、專業等方面為學院發展提供強大支持,對學院優化發展戰略起到了建設性作用。董事單位對學院的發展起著參政議政的職能,并參與到學院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師選拔、實訓室建設、獎學金、獎教金設置、學生頂崗實習等工作環節,此外,還為學院教師提供訪問工程師的場所和機會,極大地推進了學院“企業+學院”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
學院堅持親商理念和共贏原則,深度開展校企合作。在辦學過程中導入了新加坡公共管理領域的“親商理念”,并將其明確為“親企理念”。學院發展二十年來形成了多種校企合作模式,為學院與企業共同成長,探索出了“BOSCH模式——訂單培養”、“CHARMILLES模式——使用權共享”、“SAMSUNG模式——企業大學”、“同程模式——教學工廠”、“PHILIPS模式——聯合實驗室”、“AMD模式——訪問工程師”六種校企合作模式。通過這些合作,學院與1100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建立了300余個校外實習基地,校企雙方做到了目標一致、標準一致和全程合作,并逐步形成了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堅持“三化”實踐,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訪問工程師”培訓、“全員海外項目制”培訓、“海外招聘”、“校企講師工程師互聘”等計劃,造就了一支數量與結構合理的具有“工程化、職業化、國際化”背景的專業教學團隊,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學院擁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1名,省級教學名師3人,江蘇省“333”第三層次人才培養對象7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21名、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蘇州市金雞湖“雙百”人才及蘇州市高技能領軍人才23人。
學院秉承“國際職教理念、本土創新實踐、區域成果分享”的辦學思路,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國際化發展之路,彰顯學院國際職教理念的時代氣息及不斷探索創新的勃勃生機。多年來,學院與各國院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具體合作模式有:合作辦學、國際專接本、國際頂崗實習、選派培訓、考察團互訪及承辦國際技能比賽。
學院現有各類在校生8000余人,教職員工300余人。截止目前,學院共申請受理專利1012項,已有145項發明專利、209項新型實用專利、著作權2個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