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有個校區,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部:
位置: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寧六路219號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校園占地2189畝,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99萬余冊,數據庫總量達36種;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萬多人,教師1500多人;下設22個院(部),開辦55個本科專業。
2020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建校60周年“校慶年”,謹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賢達和廣大校友表達衷心的感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學校始建于1960年,應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先后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學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區,校園占地面積約兩千畝,F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萬余名、碩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學生1700余名。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大氣科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蟬聯全國第一、獲評A+等級,氣象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4個學科躋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擁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科學技術史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1個本科專業(含專業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經、法、農、藝、教育9個學科領域,設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現有大氣科學學院、應用氣象學院、大氣物理學院、地理科學學院、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海洋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法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工程學院、商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22個專業學院,設有龍山書院(大類培養)、雷丁學院(中英合作)、長望學院(拔尖培養)、應用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藕舫學院(創新創業)、濱江學院(獨立學院)等高水平辦學機構。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700多人,具有博士學位達84.9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經歷達65.62%。專任教師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4人、教育部特聘(講座)教授4人、國家杰青項目獲得者8人、國家特聘專家13人、領軍人才4人、“973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國家海外引才計劃青年學者、教育部青年學者、國家優青、萬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0余人,以及省部級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省教學名師等600多人次,F擁有教育部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教育部長江創新團隊、江蘇雙創團隊等省部級及以上教學科研團隊28個。
學校堅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學科研資源豐富,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國家級眾創空間、集群計算機中心等27個實踐教學平臺,“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為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學》《環境科學概論》《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等課程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擁有一批國家級規劃教材;建有氣候與環境變化國際聯合實驗室、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數字取證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院、省重點智庫氣候與環境治理研究院、江北新區發展研究院等30多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創辦有《大氣科學學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閱江學刊》三份學術期刊。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235萬余冊,數據庫總量40余種,中外電子圖書189萬種,電子期刊119萬余冊,年訂閱紙質中外期刊1051種,是國內大氣科學類文獻最齊全的高校圖書館。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